《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自2013年发布以来,已走过5个年头。5年来,《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推广力度不够、落实没有跟上,仍是《字表》走向大众的一个难题。
“《诗经》中‘采蘋’的‘蘋’,类推简化字‘ 频 ’在1986年就是规范字了,写成‘萍’‘苹’都不对,而恰恰是规范的类推简化字,常见的输入法里、采编使用的系统里却没有。”人民日报总编室第一审读室主任杨立新说。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陈壮也经常收到群众来信,少数人名用字在常用信息系统里无法输入的问题尤为突出。
为什么有些字明明在《字表》内,却打不出来?“首先这个字要在所使用的系统里有编码,然后才可以通过调用、连接不同的字库实现输入,而要调取这个字,需要输入法,所以要让一个字能够输入出来,就要保证:一、有编码;二、字库满足要求;三、输入法满足要求;四、输入者会使用特定的输入法。”教育部语用所高级工程师王晓明说。
那么何谓汉字的编码?在计算机里面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固定编码,所有的软件调用的汉字都是编码,是在电脑里的一个位置信息。这样信息就可以直接交换和传递,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字表》制定过程中,北大方正集团一直按照专家的意见研制字库,并提供给专家审校。从2007年至2011年,方正调整了1万多次汉字结构,修改了2900余个字形,并于2013年发布了“方正通用规范字库”。方正电子副总裁张建国说:“字库是和《字表》同步发布的。为了推广《字表》,我们专门推出了字库的个人版,供个人下载使用。”
“《字表》推广需要可行的方案。推广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字表》本身,另一个就是信息领域的字符集。《字表》层面推广是容易的,文字工作者会按照这个规范去用,但到了字符集这个层面,就面临系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系统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其使用,比如银行系统,要告诉他们怎么用。”王晓明说,“目前的操作系统大都是国外的,系统实现的技术层面比较困难。再如Windows系统下面的Word、PPT、Excel这种配套软件也要实现,这就是传递的效应。”
《字表》的推广不仅在技术层面难关重重,在出版传媒领域也存在障碍。“新闻出版领域是用字大户,如果先从新闻出版做起,就能起到表率作用,也能对整个社会起到引导的作用。另外,与民生相关的单位如机场、火车站、民政部门等也应该尽快更新,比如打印登机牌、出火车票,都需要升级改造。这些要逐步推进,并列入专门的推广计划。”张建国指出。
此外,不少专家表示,若要更好地引导公众正确用字,《字表》推出后解释说明的工作可能更为重要。程荣指出,《字表》公布以后,在社会上存在着因理解偏误而引发的非规范使用现象。“比如,‘钜’字,根据《字表》规定,该字作为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只是姓氏人名和地名,在表示‘巨大’的意义时,只能写‘巨’,不能写‘钜’,而《字表》出台以后,有人误认为‘钜’是在8105个规范汉字之内的,就可以随便使用了,现在街头广告中使用‘钜献’‘钜惠’的屡见不鲜。”专家们建议,应当充分重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后续配套工作,对于该表限定使用范围的专用规范字,提示其属性,加强使用范围的宣传引导,及时控制因误解《字表》精神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
(《光明日报》10.15 刘剑 周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