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国知识分子想得最多、说得最多的是“救亡”。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东北,又在觊觎华北。要“救亡”就必须唤醒群众,可是华北当局不许宣传“救亡”,在公开场合也不许说、印、写、唱“抗日”两个字。报刊只好用“××”来代替“抗日”二字。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中国教育电影运动”,希望通过电影和照片教育国民,激起他们反侵略的斗志。金陵大学教授孙明经就是“中国教育电影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1937年2月,孙明经为了拍摄教育电影《故都北平》,第一次来到了京西门头沟。
门头沟自古以煤矿闻名。1883年,门头沟开办了第一家近代煤矿——通兴煤矿。通兴煤矿开始是一家官办煤矿,经理名叫段益三。开办七年后,通兴煤矿与美国矿商合资组成了中美公司。公司开发得顺风顺水,获利颇丰,引起国内外商业界注目。不久,煤矿租给英商,成为英商独办。由于大清矿务章程规定不允许外商在京畿一带独办矿务,因此,1908年该矿又改为中英合办,改名为中英门头沟煤矿。民国初年,门头沟煤矿每天产煤达500吨。为了将这些煤及时运出,1914年修建了小铁路,煤炭开采上来后,直接送上火车,运到北京、天津各地。
虽然门头沟煤矿获利丰厚,但是资方对矿工却十分苛刻。据当时的《晨报》载:“矿工每日自午前六时左右入窑,至午后五时至六时余出窑,终日竭力勤工,不过谋得两餐而已。挖煤工人每窑约有三四人至七八人不等,每日工资仅四小枚铜元上下……窑内暗黑如漆,工人往来,头上均置有铅制的油灯,灯系长嘴式,长方形与小酒壶相等,内置灯油。灯由绳烧,系颅顶周围下方,灯置头前,但多偏一方,以防障碍视线。挖煤工人用中国式锹挖煤,拉煤工人由窑底拉出时,身体向前倾斜,用力拉之,有时匍匐用两手引走,以图省力,至拉出窑门时,已气竭声嘶,状极可怜,工人均裸体,面目及躯体均暗黑似煤。运煤工人每日只能拉运七八次而已,腰间系有饼袋,饿即食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掌握了运输大权,英国经理麦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寻求日本侵略者保护,于1938年6月“请”日本人白乌吉乔来矿当顾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全面对日宣战。麦边看到保住煤矿几无可能,于是将煤矿49%的股份拱手让给了日本军部。
抗战胜利以后,门头沟煤矿才回到中国人手中。
(《北京日报》2.13 时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