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中,刘秀率领汉军以少胜多,一举击败了王莽的40万大军。由于刘秀后来成了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因此这场战役被认为是他的“成名之战”。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一开始并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史书记载,当时“府库百官之富,百蛮宾服,天下晏然”。但王莽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托古改制”,按照儒家经书的内容改革各项制度。特别是,他推行的币制改革,搞乱了经济社会秩序。谁知又赶上天灾不断,“枯旱、蝗虫相因”,民不聊生,于是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南阳刘氏兄弟趁势而起,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联合义军击败了王莽的军队,并围困宛城,拥立刘玄为皇帝。
王莽闻讯,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各地兵力40余万,并且随军带上虎、豹、犀牛、象等猛兽,向前线进发。途中,又汇合严尤、陈茂的军队。因此,王莽军队参加昆阳之战的,事实上远不止40万人。
面对强大的王莽军队,汉军方面一开始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有人想放弃昆阳,退回到各自的根据地。此时,刘秀还只是一个偏将,给人的印象也只是一副懦弱书生的样子。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直言“放弃昆阳,就可能被各个击破;而集中力量抵御,还有取胜的可能”。诸将还在不断争议的时候,探马来报:王莽大军快到城北了,而且军阵数百里,不见其后。这下子,大家想逃也逃不了了,只得请刘秀拿主意。当时,昆阳城里仅有八九千名将士。刘秀建议由统帅王凤、王常率军防守昆阳,自己带13骑突围去召集援军。
而在城外,严尤认为昆阳“城小而坚”,战略价值不大,不如直接进攻宛城,同汉军主力决战。但王邑并不同意,认为自己统帅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故一定要“先屠此城,喋血而进”。于是,王莽军队还是将昆阳团团围住,“列营百数”,并对昆阳发起了猛烈攻击。
面对王莽军队的猛烈进攻,驻守昆阳的王凤等将领吓破了胆,竟选择乞求投降。可王邑认为昆阳城指日可下,拒绝了对方的投降。这无疑把守城的汉军逼上了绝路,迫使他们不得不拼死坚守。
率领13骑突出重围的刘秀,最终得以带着各路援军赶到昆阳。此时的刘秀,勇敢地带步骑千余人为前锋,主动前去攻击王莽军队。王寻、王邑等人根本没有将这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放在眼里,只派了几千人去迎战。不料,刘秀身先士卒,当场斩杀数十人;诸将跟着进攻,歼灭千余人。一下子,汉军士气大振,诸将也壮了胆。于是,刘秀乘胜组织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向王莽军队发起攻击。
这一次,王寻、王邑又犯了战术错误。他们仍然过于轻敌,只带了万余人前来交战,而且命令其他部队不得擅自行动。没想到,这次依然不是刘秀的对手,而其他部队又不敢擅自增援,结果阵脚大乱,王寻阵亡。昆阳城里的军队也顺势而出、内外夹击。正巧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河水暴涨,“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王莽的数十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汉军缴获的各种物资堆积如山,搬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搬完,剩下的只能付之一炬。
昆阳之战后,各地豪杰纷纷响应起义。三个多月后,汉军攻进洛阳,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两年后,刘秀称帝。
(《解放日报》2.27 殷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