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

    别被“陷阱说”忽悠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16日   06 版)

        2017年1月,被称为“软实力之父”的约瑟夫·奈在欧洲新闻网发表文章提出“金德尔伯格陷阱理论”,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金德尔伯格陷阱”源自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起源于美国虽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老大”,但未能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导致全球经济体系陷入衰退、种族灭绝和世界大战。约瑟夫·奈旨在告诫美国人:中国崛起以后的动向可能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即不愿承担目前美国无力负责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

        “金德尔伯格陷阱”和各种“陷阱说”一样,本身就是陷阱。

        其一,“陷阱说”自有其话语体系,比如“金德尔伯格陷阱”的理论根基是霸权稳定论,用来形容中国,无形中就表明中美正发生霸权转移:中国正在取代美国霸权却又不能承担美国霸权的责任。

        其二,“陷阱说”总有其隐含逻辑,无论赞同还是批驳,只要用其概念,就会掉入其中。比如“金德尔伯格陷阱”的逻辑前提是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的,只能由霸权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才能维护秩序。那么,如果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就会被认为是霸权国家行为;如果中国不提供,就会被认为不负责任。美国人只是希望中国在一些领域出力帮忙,而绝非希望中国真的取代美国。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文明体系、工业与国防体系、制度与意识形态体系都是独立而完整的,连续性、包容性最强,哪来这么多陷阱?对满天飞的“陷阱说”,不必完全当真。

        (《北京日报》1.10 王义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