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16日   06 版)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民心”问题,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一个根本问题。《管子》中的这句话,正道出民心与执政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优势所在。翻开90多年来的奋斗史,正因党旗上始终铭刻“人民”二字,我们党才获得了深厚的土壤与不竭的动力。从推出淮海战役胜利的手推车,到白山黑水间“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激情;从“大包干”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到“汶川一代”“鸟巢一代”展现的公民意识,人民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动力之本和智慧之源。今天,面对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原典】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四顺》

     

        【释义】

     

        《管子》是战国时齐稷下学者托名管仲所作,其中《牧民》《形势》《权修》《乘马》等篇存有管仲遗说。《牧民》篇讲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其中《四顺》是从人心向背来论述治理之道的。

     

        管子指出,政权的成败在于人心的顺逆,政令能够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逆民心。接着列举了民之“四恶”与“四欲”,提出从其“四欲”则亲,行其“四恶”则叛的论断,主张要“四顺”。

     

        所谓“四恶”,即“恶忧劳”“恶贫贱”“恶危坠”“恶灭绝”。管子对人性分析得十分透彻,他看到了百姓厌恶忧患劳苦、贫困低贱、危险灾祸、家族灭绝,而渴望“佚乐”“富贵”“存安”“生育”。管子认为,“牧民”之道在于“四顺”,即顺应百姓的这四种愿望,使其安逸快乐、富足显贵、生存安定、生育繁息。能满足百姓的“四欲”,疏远的人会自动亲近归附;若使百姓陷入“四恶”的境地,亲近的人也会背叛逃离。

     

        管子的思想在当代仍具有启迪意义。管理者应在明了下属何“恶”何“欲”基础上顺应人心,才能形成良好管理机制。

     

        (连载四)

     

        (《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