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的一席话引发舆论关注。他指出,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特征,风险也在快速变形,地方财政兜底压力加大,部分省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7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也显示,在自身财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部分省份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比如,西部某省就提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地市则层层加码,将此指标提升为85%甚至更高。
财政支出民生化增长,即民生支出应当呈现增长趋势,一直是现代公共财政的主张。但正所谓“过犹不及”,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根本经不起推敲,不仅有违“量入而出”的财政原则,而且极易导致口惠实不至的结果,甚至还可能会发生“民生”概念被泛化的现象,把一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支出都装进了“民生”这个大箩筐。
笔者查询了某省2016年的财政支出决算表发现,除去三公经费及公职人员工资外,财政支出条目还包括国防、外事、商业服务、金融、债务付息、工业信息化、招商引资、基建投资等,这部分非民生支出绝对不止20%的比例,而这些是无论如何不能列入民生支出范围内的。
民生支出必须真正落在群众身上,要“看得见摸得着”,这恐怕比“占财政支出80%”更有意义。
(《光明日报》12.25 盘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