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邀请了240名学生作为参与者,并给他们展示了一份假剪报。“剪报”的内容分为两种:警方报告有一个人遭到攻击,或者有只狗遭到攻击。简报中逼真地描述了遭遇的细节——“被害者”被一名不知身份的攻击者用棒球棒攻击,已经失去了知觉,不仅腿部骨折而且身上还有多个伤口。
每名参与者拿到的“报告”内容都大致相同,但受害者的身份差异很大。可能是年仅1岁的婴儿、30岁的成年人、一只小狗或者一只6岁大的成年犬。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让参与者回答问题,来了解他们的感受,并用来衡量他们的同情心水平。
研究团队事先推测的结果是,受害者的脆弱程度(由年龄而不是物种决定)将是影响参与者痛苦程度和关注程度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事实上,参与者对小狗、成年犬和婴儿的同情心处于相似的水平,而成年人则排在最后一个。另外,成年犬获得的同情分仅仅略低于婴儿。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人们通常认为自己的宠物就是家庭的一分子。
(《北京晨报》11.23 陈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