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假期,天安门广场的花坛景观都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庆国庆摆花的传统自何时开始?天安门广场摆花又有哪些幕后故事?
人工调花期 节日花盛开
上世纪80年代,天安门广场开始有了成规模的国庆花坛布置。1986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首次摆上10万盆鲜花,组成各式花坛。从这一年开始,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会进行摆花布景。
国庆节期间,许多鲜花本不应处于花期。造就这样的美景,倾注了无数首都园林工人的心血。
让花儿“听话”,可不容易。北京的菊花一般在11月盛开,想让它们提前开,就需要缩短阳光照射的时间。虽然天安门广场成规模设立花坛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但以鲜花献礼国庆早有传统。上世纪60年代,园林工人们就想出了各种高招。工人们把温室改成暗室。每天早上8点把菊花一盆盆搬出来晒太阳,到下午5点再送回暗室“睡觉”。这样搬进搬出两个来月,菊花才得以在国庆节绽放。本该在国庆节期间开放的一串红,如果不进行人工控制,也会变得高矮不一、开花时间有先有后。园艺工人在不同时期用“掐头”的方法,让一串红每一棵都长出十多个杈,以实现同时开出串串红花。
随着国庆花坛用花量的增加,改变花期的方法也更加成熟、多样化。1990年,北京市园林局花木公司副经理张素芬说:“这些花坛的‘主力军’,花期各不相同,我们采取了推迟播种期、修剪、缩短日照时间等控制方法,让它们同时开花。”其中,最难的要数花的“短日照”处理。天坛花圃的园林工人每天掐着点儿,遮挡和揭开黑苫布,还要定时给花房通风降温。
“祝福祖国”大花篮第7次亮相
200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普天同庆”巨型花篮首次在天安门广场花坛布置中亮相。此后,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广场中心花坛连续使用以“祝福祖国”为主题的大花篮。今年国庆节,“祝福祖国”大花篮将第7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在天安门广场国庆摆花的历史中,有大型喷泉装置的“万众一心”造型曾从1986年一直沿用到2007年。“之所以不再沿用这种带喷泉的花坛造型,主要考虑到广场上风的因素。”一位设计人员表示,天安门广场比较空旷,有风时喷泉水就会溅落到游客身上,造成不便。
运用高科技 摆花更节约
2013年,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两侧的摆花量开始“瘦身”。除广场中心花坛使用“祝福祖国”巨型大花篮,广场东西两侧绿地依然分别布置6根花柱、9个花球及花带外,天安门广场东、西侧路以及天安门两翼地区,均不再进行容器花卉布置。天安门广场LED屏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的花卉布置,无论是数量还是摆花规模都相应缩减。
此后,国庆用花一直秉承节约理念。2014年,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发布会上确定,摆花规模不会突破往年,其中很多花材将循环利用。
2016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花坛布置首次用我国自主培育的13个新品种菊花全面取代国外引进的菊花。这些菊花的生长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且有一半新品种能在9月25日左右自然开花,无需再做短日照的催开处理,大大减少了花材的筹备成本。
(《北京日报》9.22 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