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中国画的神性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10日   06 版)
    《出水芙蓉图》 宋代 佚名

        中国文化有几个大的转折,更早的不提,到秦汉为一转,宋为一转。秦汉是对先秦的转折,汉代文艺思想的要点就是承先秦道家思想重本重神之实,注重探索神气形之关系。《淮南子》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神贵于形”,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再到后来石涛的“不似之似”,到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都是这个命题的延续。

        宋朝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图》,在一平尺左右的团扇上,荷花是用工整的画法传达出来的。背景中并没有交代水,却仿佛带着水气。在中国古代,工与写只是外在形式,画工笔时也不会谨毛而失貌,画写意时尽管粗枝大叶,但也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神韵所在。齐白石有句诗“半如儿女半风云”,儿女是细腻多情之意,缠绵悱恻;风云是男子汉气概,大丈夫大英雄,就是工中有写,写中有工,工写兼备。齐白石本身就创造了一个工写结合的绘画形式,把工细的草虫和写意的花卉放在一个画面中,“半如儿女半风云”是他对绘画的理解,精与粗、大与小、工与写、细致与豪放,中国文化有太极思维,不走极端,总有一个合适的度。尽管这幅荷花画于900年前,但让人感觉如在北海中看到它一样,具有一种淡野的华美。这就是用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味道,用有形的东西表达一种难言的美,这是中国绘画真正的精髓。

        在神与形的关系上,中国画历来强调神似。据说刘邦当年为乡间亭长时,吕公看出他有帝王之气,非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于他不可,刘邦当时不学无术,但吕公坚定不移地把女儿嫁给他,问及原因答:“我观刘邦有五彩云气,笼罩其人。”当年的刘伯温、徐达辅佐朱元璋一定也是看出朱元璋不仅是要饭的和尚,其生命本质有某种与众不同之处,所以说“神”是一个或隐或显的东西,“神藏于内”是中国文化所强调的。

        (《中国文化报》5.31 梅墨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