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

    OA期刊论文审稿之漏洞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18日   06 版)

        近日,《自然》杂志网站刊文,波兰和德国的四名研究人员虚构了一个名为“AnnaO.Szus”的“博士”,向全球360家OA期刊(OA即开放存取)提交了论文编辑职位的申请。结果,40家期刊直接将这个子虚乌有的人任命为编辑。调查还显示,某些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很多学术头衔都是虚构的。《自然》杂志官网因此以“‘掠夺性’期刊招募假编辑”为题,指出一些“掠夺性”期刊假借知识开放存取名义,从作者身上捞钱。

        “开放存取”这种由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获取、无限制使用的知识分享模式,自20多年前问世起,就深刻影响了学术出版的格局。相比传统学术出版模式,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的OA模式令学术论文的投稿、出版和传播更便捷,因此受到越来越多青睐。有研究预计,2020年至2025年,OA论文将占全部论文的90%。

        开放存取,这个本为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出版模式,如今正因为商业运作痕迹越来越重而受到诟病。一些OA期刊仅仅是把发表论文当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

        不少OA期刊都是以在线的形式发表,一期刊物可以发无数篇文章。论文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带来一个问题——有资质的评议人毕竟数量有限,谁来评这么多论文?某高校的一位学者告诉记者,他就曾经接到过6家期刊同时邀约他进行论文审核,但这些论文与他的研究毫无相关性。

        还有些OA期刊的审稿要求是让投稿者主动推荐审稿人,有些人为了确保论文通过,用自己注册的邮箱假冒审稿邮箱。长此以往,学术界的丑闻很难避免。

        (《文汇报》3.31 朱颖婕 姜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