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一名实仿《西厢记》而成
李小龙在2016年第6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说,在《西游记》研究史上,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成书于1228年)一书与《西游记》作者的探讨联系在一起。不过,由于丘处机的西游使道教地位遽升,从而激化了佛道二教的矛盾,导致了数次佛道大辩论,并以道教的失败告终,引起当时对《道藏》的大规模禁毁,于是,《长春真人西游记》长期未为人所知,所以,虽然二名相近,但似并无因袭关系。梳理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源流,第一次以“西游记”为名的是元人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此剧孙楷第曾指为杨景贤之作,实不可信,乃以吴氏为当。从《西游记》杂剧现存孤本中可以看到将此剧与《西厢记》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记录,可以推测,《西游记》一名实为吴昌龄仿拟《西厢记》而成,然后,取经故事也被纳入到这个命名中,直到最后《西游记》小说使这一命名成为取经故事的总名。
“国权”:“下县”与“不下县”之间——析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
张海英在2017年第1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说,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蓬勃兴起的各类市镇,不仅在经济结构上各有千秋,在行政管理机制上也各具特色。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实践表明,中国古代国家权力的直接延伸,绝非只到县一级为止,而是毫无疑问延伸到了县以下,突破了“国权不下县”的传统。政府对江南市镇多类型、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反映了这一时期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相对灵活性,是一种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