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7月09日 星期四

    临沂治污:理想与现实碰撞

    《 文摘报 》( 2015年07月09日   01 版)

        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批被约谈的城市,4个多月前,山东临沂掀起大规模环保风暴,57家污染企业被关停,400多家企业被要求限期整顿,成为全国唯一在约谈后采取停产整顿的城市。然而,4个多月过去,企业关停导致6万人失业,引发了千亿元规模的债务危机,而重点治理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依然超标。

        治理环境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然而,在付诸实施时常常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为什么治理污染会陷入这样的难局?是治理环境的决策有误,还是实施程序出了偏差?是历史包袱难以承受,还是治理机制不够健全?

        必须肯定,临沂以刚性措施治污值得赞扬。临沂的主政者不会不知道,关停整顿污染企业,将冒失业率上升、财政收入下降、局部债务危机加重等风险,这些风险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转化为主政者的政治风险。迎难而上,是地方政府在治理环境问题上应该秉持的态度。

        尽管如此,临沂治污并非无可指责。

        在执行层面,关停污染大户,要求企业限期整顿等,固然是势所必然,但同时理应对企业工人失业、引发债务危机等做好相应预案,尽可能减轻因治污引发的阵痛。

        在政策层面,只注重行政手段而忽视了其他配套手段。比如,关停整顿势必增加企业负担,并催生出财务问题。因此,在治污的同时,有必要通过税费政策倾斜等方式,对冲企业因配合治污而新增的包袱,调动企业积极性。

        环境治理不是一地一时能够完成的事,而必须实施跨区域、跨任期治理,方能见效。假如因为目前集中爆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就轻易臧否,只会令地方政府望而却步。在环保风暴之下,“临沂阵痛”恐怕将在更多的地方,更多的行业表现出来。能否统筹治理,不仅是临沂面临的课题。

        (《京华时报》7.3 徐立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