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随便翻翻,可消永夜”

    《 文摘报 》( 2015年06月09日   06 版)

        日前,日本清少纳言随笔文学名著《枕草子》出单行本。“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云彩微细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书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令日本平安时期斑驳风俗世相呈现于千年后的读者眼前。

        知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曾评价《枕草子》有种素面朝天的明净、妩媚,“在清少纳言眼里,宫廷生活也如同家常日子,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她留意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耽溺,也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随便翻翻,可消永夜。”

        《枕草子》大约成书于1001年,时值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全书共有305段,分类聚、日记、随想。作者清少纳言与当时的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王朝文学三才媛”,作为女官侍奉中宫定子约7个年头。两人虽为主仆,但感情深笃。定子过世后,据说清少纳言晚年孑然独居,时常忆起宫中生活,于是一点一滴落笔,有了这本流传下来的《枕草子》。

        《枕草子》在国内的翻译始于1923年,出自周作人译笔,当时仅摘译片断,并未完稿。直到1959年他开始第二次翻译《枕草子》,一年多后全书译毕。自嘲“注释癖”的周作人所译《枕草子》一大特色便是注释多。超过20万字译文中所作注释就6万多字,占总篇幅四分之一以上,细细说明种种典故、佛经、服饰、礼仪,看头十足。此次出版即周译本。

        有别于同时代《源氏物语》的“物哀”,《枕草子》开辟了另一种明快细腻的审美趣味。

        (《文汇报》6.4 许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