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中国文化的“根”与“魂”

    《 文摘报 》( 2015年04月23日   06 版)

        下文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姜广辉在其专著《中国文化的根与魂》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我认为能称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那些理论,大都在儒家经典里面,在诸子百家文献里的很少。所以得出了一个结论:“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为了把它说得更形象化一点,作个比喻,把中国文化比作一棵大树,“六经”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其他的中国文化都是从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枝叶。还有,我们人都是有灵魂的,我就把经典所承载的价值观比作“魂”。

        我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儒家经典与意义信仰》。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认为中国人是一群没有信仰、讲究实用主义的人。其实,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他们最关心和重视的不是对彼岸的、鬼神的信仰,而是此岸的、现实社会人的生活的意义。我为什么活着?怎样做才会使人生有意义?中国人有一种“大生命观”,他们不把自己的生命仅仅当作是个人的,他认为自己是祖先一直延续到他的生命,将来自己的子孙还会延续他的生命。中国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即使这一代人的理想实现不了,他相信后代总有一天是会实现的。这是从纵向说的。

        从横向说,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处理好家庭中夫妇、父子、兄弟的关系,然后就是乡里邻居,继而是国家、天下,由此构成了中国人的一种“家国天下情怀”。中国人认为,如果把家国天下的事情做好了,人生就有意义了,甚至会青史留名,这就不需要拜佛求神了。这是对人生意义的信仰,我简称之为“意义的信仰”。

        (《光明日报》4.20)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