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老年话疗”体系不可或缺

    《 文摘报 》( 2015年04月23日   06 版)

        老年独居之所以产生问题,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互动的丧失。一个空巢老人说出了真谛:我感觉有人跟我说话,我就是人,没有人说话,就是动物。微言大义,从中道出了“精神养老”的重要性。

        我参观过一些建筑和环境都称得上美轮美奂的老年公寓或者类似的公共养老机构,深感一个服务功能的欠缺,这就是对老年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精神——心理——情感的需求关注不多,“老年照料”和“心理关怀”两不对称,局限于浅层次的物质养老和照护养老模式,缺乏对深层次精神赡养的追求。

        “话聊”其实是“话疗”,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话聊承载着多种功能,作为一种良性的互动和交流,具有抚慰人心、开放胸怀、平衡心理、快乐精神、治疗心病诸多作用。中国需要打造有本土特色的3+1“老年话疗(聊)”体系,即亲情话疗(聊)、友情话疗(聊)、贴心话疗(聊)外加专业话疗(聊)。

        首先是家属和老年人之间的话聊互动。在“话聊”中让老人充分享受到亲情慰藉和天伦之乐。其次是老年人之间的话聊互动。这种“朋辈支持”只有个体能够生活自理、有公共交往空间的老年人之间才能发生。再次是服务员和老年人之间的话聊互动。

        建议社区和养老机构设立“老年话聊员”这一心理关怀角色,“常入户看看”“常入户聊聊”,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排遣老年人的负性心理,建设老年人的积极心理,让老年人感觉到温暖、关怀和体贴。最后是老年心理学专家针对老年心理疾患的专业对治。这样的“话疗”需要高深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北京日报》4.20 穆光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