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

    “指定幸存者”,当一天美国总统

    《 文摘报 》( 2015年04月18日   05 版)

        如果美国总统在任期内无法履行职责,接替者的人选顺位是非常明确的,从副总统、众议院议长一路排到能源部长、教育部长等相对边缘的内阁成员。假若出现最极端的情况——所有高级领导人聚集在同一地点,而这个地点突然发生重大变故,无人生还,又该让谁来领导美国呢?“指定幸存者”制度正是为此诞生的。

        “指定幸存者”制度的根源,可追溯到冷战岁月。

        在美苏对峙最紧张时,“有超过300枚苏联核弹瞄准华盛顿,想在遭袭后顺利逃脱,完全是痴人说梦。”里根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托马斯·里德解释说。根据他的谏言,每年国情咨文演讲前,美国总统都会指定一名内阁成员在特工保护下藏在秘密地点。一旦发生不测,他将成为领袖,继续掌管国家;上任头一天,他要做的决策,包括是否对袭击者进行核报复。

        一些担任过指定幸存者、仍然健在的人表示,他们会被塞入飞机,送到秘密地点。飞行过程中,他们会接受“培训”,但特工只负责提问,答案要他们自己思考,如“你会对苏联发射导弹吗?”“你会暂时停火吗?”

        冷战结束后,“指定幸存者”一度变得有些可有可无,具体安排上也有些松懈。1996年的指定幸存者唐娜·沙拉拉时任健康和福利部部长,她声称没经历任何培训。克林顿在国会山发表国情咨文时,她就待在2.5英里外的白宫里。“我和我的助手在白宫的罗斯福厅叫了外卖披萨,我还逛了椭圆形办公室,试了试总统的宝座。”

        直到“9·11”袭击震撼美国,华盛顿才开始重新重视“指定幸存者”制度。

        指定幸存者多半会在总统继任顺位表上的17人名单中选出。耐人寻味的是,指定幸存者多数是内阁中排名靠后的部长,他们的日常工作与国家安全通常没有半点交集。多数“幸存者”都是通过电话或助手得知自己“中选”的消息。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总是在最后时刻才被公开。里根和老布什时代的多位“幸存者”,接到电话时,已在前往国会山参会的路上了。

        这些“替补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当天享受与正牌总统同等水平的安保。2001年后的指定幸存者都被要求接受安全培训,并且必须在当天离开华盛顿,乃至远离美国。

        1997年,时任农业部长丹·格利克曼成为“幸存者”当晚,他坐在3辆车组成的车队里,来到女儿在曼哈顿的公寓,特工彻夜守候在外。看着国情咨文的直播,他不时自问,我真成了总统又该如何?

        电视直播结束,他随即被告知“任务终止”,特工们头也不回地返回华盛顿。留在纽约的格利克曼瞬间失去了所有特权。百无聊赖之下,他决定和女儿外出吃饭。走出餐厅时,外面下着冷雨,他不得不走回公寓。“我当时就想,三四个小时前,我还是世上最有权势的人,现在,我连出租车都叫不到。权力真是转瞬即逝的东西。”

        (《青年参考》4.8 张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