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

    “大夫第”忆谭嗣同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28日   07 版)
    谭嗣同故居

        今年是谭嗣同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坐落在湖南浏阳城北正南街的谭嗣同故居“大夫第”,虽然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尽览天地人间的沧桑演变,却依然庄重肃穆,在时空的长廊上思索、凝望。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因其官位显赫,私人住宅奉皇帝旨令被封为“大夫第官邸”,“大夫第”一名由此而来。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外斓眠胡同。十三岁那年他第一次回到祖居地浏阳,就住在祖屋“大夫第”内。后来他又多次回到故乡浏阳,在“大夫第”里与友人集聚,共同商讨救国之策。

        谭嗣同出身官宦人家,其父官至巡抚,但他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却极其颠沛、彷徨。他字“复生”,就是因童年逃过了“白喉”重病一劫而得来的。加之他自幼丧母,父亲为官在外,又承受了后母不公平的对待,这一切都使他深感人生的苍凉、迷茫。因之也迫使他离开家庭和亲人,走向社会底层,去接触普通民众,感知人间的疾苦。在二十岁左右的十年时间里,谭嗣同奔走于甘肃、新疆、陕西、河南等十多个省份,行程八万余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洞悉民情,观察风土,结交义士。这为他后来著《仁学》,以身殉道,提供了思想精神的源泉和坚韧意志的基石。

        纵观谭嗣同三十三年的生命履痕,从小勤学精修,拜师习武强身,长大后深入社会,观察国计民生,进而攻读西学,兴教办学,倡导中学与西学结合相长,为国储才,并亲登讲台授课,直至奉召入京,参与变法,慷慨就义,每一步脚印都寄寓着他对国家、民族、百姓的莫大悲悯、大爱情怀和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的责任担当。正如谭嗣同在写给恩师欧阳中鹄的信中所言:“于是立发大愿,昼夜精持佛咒,不少间断,一愿老亲康健,家人平安;二愿师友平安;三知大劫将临,愿众生减免杀戮死亡。”对此欧阳中鹄感慨万分:“中国有救了,自己的学生不就是一道民族复兴的曙光吗?”有学者认为,谭嗣同非为一人之江山,而是为终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治乱循环的悲剧,为天下苍生求得一个自由、平等,“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启”之人。

        (《人民日报》3.16 谭仲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