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政府对上市公司不能这样“补”

    王红茹 《 文摘报 》( 2014年09月16日   01 版)

        Wind资讯统计显示,2235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半年报中披露收到政府补助,合计金额高达322.63亿元,收到补助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公布半年报公司数量的88.1%。

        政府补助依何而发、如何监管却鲜有人提及。    

        在来源上,政府补助既有中央部委发放的政策性、扶持性补助,也有省、市、县财政部门发放的。      

        南方某省财政厅知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往往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各种经济资源,企业上市后产生的巨额税收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加之一些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有地方政府官员背景的董事,当上市公司濒临退市时,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提供各种财政补贴手段帮助企业度过危机。

        有些地方政府通常运用隐性补助的方式,临时设立某种补助名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类财政补助的发放通常是由财政厅领导层拍板,“有企业来申报政府补助,我们都无法做出回复,只能让他去找领导,只要领导拍板,没有政策也给你弄个政策出来。”

        在补助款发放后的监管上,相比于中央的从严把控,地方对补助资金的监管就松懈得多。特别是针对地方政府的隐性补助,省财政部门在发放补助款后,几乎不会再过问补助款的使用和去处。“本来就是捐赠性的补助,既然决定给某个企业了,怎么用、用在哪儿,都由企业自己做主,我们基本不再过问。”该知情人士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说,改革现行的过多向企业提供补贴的财税制度,减少这类资金,科技、环保类资金从事前拨付向事后以实际效果为依据转变,可能是下一步加强对补助资金监管改革的重点。

        (《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35期 王红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