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

    莫理循笔下1894年的中国

    曾子炳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29日   06 版)

        又逢甲午年。人们对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之战进行了多方位的反思,但大多是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着眼。而1894年的中国以及中国人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莫理循的《1894年,我在中国看见的》可以提供一种视角。

        现在讲莫理循是澳大利亚人,但那时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莫理循是拿着英国的护照在中国旅行的。1894年2月,莫理循由上海动身,先是坐船沿长江西上,到四川后主要循陆路徒步穿越四川、贵州和云南到达缅甸仰光。这本书基本上是他旅行的真实记录,可谓再现了当年大半个中国以及中国人的状况,其中也直接谈到甲午战争。

        莫理循在“引言”中提到自己曾乘坐的中国商船船长后来被委任为“科星号”运输船的高级官员,然而,这艘没有武装保护的船在战争未爆发之前,“就被日本的炮艇摧毁了”,可见日本发动战争是有预谋,且有先兆的;但是在这本书中莫理循没有记录中国人有关中日之争的任何言论,在他的书中也感受不到丝毫战争的气息,当然这可能主要和他在中国中西部旅行有关,主要接触的是民间社会和一般百姓。在这场影响中国命运的战争前夜,中国的民间社会对之竟然浑然不知。

        在旅行中,莫理循尤为关注中国的军事设施和军队的状况。在他眼中,中国很多军事要塞处于半荒废的状态,士兵的装备老旧,而军队普遍存在着腐败、吃空饷的现象,从中也一点感受不到大战将临的战备气氛。他的这种感受和认识现在看来依然令人警醒。

        (《文汇报》7.22 曾子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