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敢于触碰基础理论

    《 文摘报 》( 2011年06月30日   06 版)

        王建民是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在他的研究中,他深感触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但他也感叹,事实上做起来很不易。

        “马克思最大的成就是《资本论》,而《资本论》不是没有问题的。”王建民认为,它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无法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卷《资本论》的前三卷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而医生、艺人、教师、家政,即我们今天所称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劳动以及政治家、官吏、军人等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劳动。考茨基整理的《资本论》第四卷里,马克思又说服务业的劳动也可以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矛盾。

        迄今已达成的共识是,教师、医生、家政工人等提供的劳务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但还剩最后一个环节没有解决,即如何理解官吏、军人等与国家治理有关的劳动。

        王建民认为,这中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他的研究心得是,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到当代学者们都忽视了一件事:当人们谈论创造价值的劳动时,他们谈论的是通过市场发生交换关系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而政治家、官吏、军人等的劳动并不是通过市场交换提供给消费者的,他们的收入也不是通过平等的交换,而是通过强制性的国家税收而取得的。因此,他们的劳动不存在价值创造与否的问题。换句话说,这类人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根本就是个伪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给第三产业以科学认识。”

        “学者们对马克思某些结论的批评并不少见,但怯于触碰他的基础理论。而要实质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就应该像马克思本人那样不畏艰险。”王建民说。

        (《南方周末》6.23 朱又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