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是作家的权利与责任,文学丧失了批判精神也就丧失了文学中的理想主义。
沈从文在小说中吟唱他理想的乡村牧歌,他将田园生活理想化,美化,作为与现实对立的武器。他的理想主义基于对现实的批判,现代的都市文明入侵乡村,理想生活成为过去,沈从文感到失望和惆怅。不读《八骏图》等沈从文写都市文明的小说,是不会理解《边城》与《长河》这类写乡村田园的小说的。
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直接剖析现实,揭露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制度的缺憾,人性的丑恶,社会发展中的复杂性,以资本主义发展为背景,留下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等说不尽的经典作品。它们以其理想主义的光辉,有力地较正着社会发展中的偏差。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一代中国作家,在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之下,创作出了至今令人常读常新的优秀作品,《阿Q正传》等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
中国当代文学没有留下一部可以称为经典的作品,少有的几篇常在文学课上讲述的作品,也只在文学史的意义上有价值,却不具备文本的经典意义,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能接受其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需要具有批判精神的作家参与其历史进程。有文学理想的作家,都是勇于担当、直面现实的作家;经典性的作品,往往是正视人生、洞察人类困境的作品。他们保持着对社会与人性的批判意识,不断地匡正和改造着社会,张扬着人性的美与善,使人类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人活得更有尊严。
(《文艺报》1.21 宋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