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思想·历史课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10月01日 星期二

    名著人物的另一种可能

    王小山 《 书摘 》( 2013年10月01日)

        (阅读提示: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和基本情节,填充以日常生活的场景、俏皮话,古今熔为一炉,想象和现实交相辉映,既熟悉又怪诞,既可以捧腹大笑,又可以品出字里行间的酸甜。)

        关羽的新装

        赤兔马配吕布,是红白搭配,颜色错落;配关羽,则是红红搭配,怎么看都有点别扭。所以关羽喜欢着绿色战袍,在红马红脸中做点缀(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没有“红配绿,臭狗屁”的说法)。关羽的武功比吕布差上一大截,有了赤兔马,至少能使武功的实用性提高两成,别人说点什么他也不太在乎。

        建安五年,关羽终于在古城县与张飞、刘备、赵云等会合,开始了人生第二春。

        在古城,关羽经常手执大刀,端坐在赤兔马上,带着周仓和几十个兵游街。也总会有一些百姓在沿路为他喝彩,关羽喜欢被人称赞的感觉。

        美中不足的是,关羽的战袍已经十分破旧了,让他很不开心。恰好这天,两个外地的裁缝在古城开业,听说了关羽的美名,特地送了他一领新衣,得到的回报是关羽答应给他们市场上最好的摊位。

        穿了新衣服的关羽十分得意,免不得又叫了周仓带人陪他逛街。这天正是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不停地有人大声对话:

        “看,来的是谁啊?就是马上那个。”“你是外地的吧?那是关羽啊。”“关羽是谁啊?”“关羽都不知道?你不是外地的,是外星的吧?是天下最讲义气的关羽啊。你看他的赤兔马,本来是吕布的……看他的衣服,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听了这些话关羽的心里就像是张曼玉得感冒——美出鼻涕泡来了。众人纷纷议论:“他怎么讲义气了?说来听听。”“可了不得,曹操赏了他那么多金银美女,还封了侯,他为了大哥刘备,挂印封金,统统还给曹操了,就一人一马走了上千里……”“全还给曹操了?”“可不是吗?”“那赤兔马呢?也是曹操给他的?”“哦,好像是吧。”“你说这马他怎么不还啊?”“这个这个……”

        关羽心里咯噔一下,他似乎看到了众人奇怪的眼光,但他对自己说:无论如何,我也要把这次游街进行到底……

        从那以后,古城人再也没见关羽上街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

        赤壁之战后,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做老婆,这是刘备的第三个老婆。他的前两个老婆,糜夫人死在曹操大军南征的战场上,甘夫人受了太多的惊吓,在荆州一病而死。这时,有人总结说,刘备看起来面带福相,实际上是克妻的命,无论谁嫁给他都活不长。

        听说自己将要嫁给刘备的时候,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跑到老妈那里哭了一场。孙尚香的妈是孙权的妈的妹妹,姓吴,也就是说,吴老太太姐妹俩都嫁给了孙权的爹孙坚。这个时候,孙权的妈已经死了,只剩下孙坚的二奶在,又由于该二奶同时是孙权的姨,所以在她面前孙权总是很乖很听话的。孙老太太听说孙权要把妹妹嫁给刘备,也很生气,把孙权叫来责问,孙权说这是计策,是骗刘备来好逼他还荆州的,老太太骂道:“你做了大都督,没计策取荆州,却来害我的女儿,太没出息了。”孙权被骂得汗为之下。此一骂过后,刘备便有了机会弄假成真,真的娶了孙尚香做老婆。娶了比自己小二十几岁的小妹子,刘备喜不自胜,但心里隐隐约约有点疑惑——凭什么我就有这么好的运气呢?仔细打听,才知道,孙尚香居然有一头红发,这不是魔鬼附身吗?

        直到入洞房的时候,刘备依然惴惴不安。推开房门,先传到他耳朵里的是一阵兵器响动,惊得刘备一身冷汗,转身要跑。旁边的丫鬟一把拽住刘备,叫道:“新郎官要跑啦,新郎官要跑啦!”

        话音未落,便有一声娇笑:“放手吧,他跑不了。”刘备抬头一看,见一少女手持一把宝剑,笑吟吟地看着他说,“跑什么?”

        “有……有兵器啊。”刘备道。

        “打了半辈子仗,还怕兵器?”来人正是新娘子孙尚香,“来人啊,把兵器都撤下了,免得惊了良人。”丫鬟们奉令而行,将屋子里的兵器搬了出去。刘备这才定了定神,见孙尚香居然是一绝色美女,并且一头乌发,哪里有什么传说中的红毛啊?

        “请吧。”孙尚香将刘备让进了洞房中……

        第二天一早,刘备蒙眬着睡眼,“水……”他哼哼着拍了拍孙尚香,却听孙尚香“呀”的一声叫了起来。刘备睁开眼一看,却见孙尚香身上到处乌黑,头发赫然一片火红。原来昨夜二人流汗过多,居然让孙尚香的染发剂流了一身,刘备正要说什么,孙尚香却指着他的身子大笑起来,刘备低头一看,原来他用来遮掩白发和胡子的染发剂也流了一身。

        两个人相视苦笑,几乎同时问道:“假冒伪劣产品,你用的染发剂是什么牌子?”

        诸葛亮的好老师

        建安初年,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在隆中了。诸葛亮最喜欢的有三件事,按顺序讲是这样的:一、聊天;二、不读书;三、睡觉。

        睡觉大部分是不得不为,每个人都要睡,但诸葛亮有点特别,别人一天只睡四个时辰,他却要睡上六个时辰,整天眯着眼,睡不醒的样子,遭到很多人的耻笑。

        十二岁那年,诸葛亮的同学中有人看到他上课的时候也敢于睡觉,终于忍不住了,向老师告状。这位同学没想到,老师也不是瞎子,难道看不到诸葛亮上课睡觉吗?压根就是不想管而已。那个告状的同学见老师不理会自己的“状子”,以为得到了可以上课睡觉的许可,也效起颦来,趴在桌子上流起了哈喇子。没想到,他刚一睡倒,脑袋上立刻挨了老师一戒尺,登时起了一颗栗子大的包。

        “难道上课可以睡觉吗?”老师怒吼。    

        “可是……”

        “没什么‘可是’,明天让你家长来一下。”老师虎着脸说。

        那同学不敢再说什么,嘟嘟哝哝地摊开了书,读起了“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说诸葛亮不读书也冤枉了他,不过他的读书方式和别人不大一样。有一些书,老师要求学生全部背诵下来,再慢慢给他们讲述。可诸葛亮从来没背过任何一本书,有的时候,老师提问到他,比如,老师问:“阿亮,你给大家分析一下《孟子》吧。”诸葛亮就懒洋洋地站起来说:“这本书写得不错。”老师也不说什么,就让他坐下了。如果别的同学也这么说,手心当然要被打肿,加厚一倍。

        最让其他同学看不过眼的,就是诸葛亮喜欢聊天,天南海北,无论对象,想到哪说到哪,根本不管对方受得了受不了,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噪音发射器”。

        经常有同学举手:“报告老师,噪音发射器又向我发射了。”    

        老师却总是笑眯眯地问:“他说什么了呀?”

        “报告老师,我听不懂。”

        “听不懂?多听听不就懂了?坐下。”这通常是老师给告状者最后的回答。

        终于有一天,所有的同学都起来造反,他们一起站到桌子上,对老师高喊:“老师偏心,老师偏心……”

        老师的脸红了白,白了红,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大怒道:“都给我下来。”    

        “给我们一个下来的理由先,”领头的同学说,“起码告诉我们,为什么那么偏袒诸葛亮?”

        老师无奈,只好说了真话:“诸葛亮是要做大事的,他将来哪有时间睡觉、胡闹啊,你们就可怜可怜他吧。”

        宝玉让梨

        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自小聪明,喜欢吃梨。孔融极好宾客,常说:“座中客常满,几上梨不缺,吾之愿也。”

        却说孔融看看年关将至,少不得备下些特产细软,装满了浩浩荡荡的30辆大车,亲自从山东往京城里来,准备上下打点一番,祈望得到一年的平安。

        闲话少说,这一天,孔融带着大包小裹,来到了荣国府。贾家三兄弟中,贾诩因知道曹操不喜欢孔融,只推身体不适,避而不见;贾赦自从买了个17岁的嫣红做妾后,已经很多天不出来做事;老成持重的贾政只好单身出来接客。

        孔融坐定,贾政少不得和他虚与委蛇一番。二人说些闲话,眼看就要没有话题了,孔融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问道:“听说足下公子衔玉而生,是人间奇迹,不知我能不能有幸见到。”

        贾政听孔融夸自己的儿子,高兴了起来,忙唤下人抱了来——宝玉其时刚满四岁,孔融一见宝玉,喜欢得胡子乱颤,爱不释手,直接抱在了怀里。贾政见此,眉头开解了许多。

        恰好宁国府贾珍进来,对贾政说:“皇上刚赏赐了爪哇国进贡的梨子,因想到古人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就送来几个给二叔叔吃吃。”

        贾政问:“老太太那边送去了吗?”

        贾珍回道:“叔叔放心,已经着人送去了,这是罕物,焉有不让老太太先尝的道理?”

        下人们洗好了梨,摆到了案上,贾政对孔融道:“闻说文举平生最喜欢梨子,也是皇上恩典,不妨尝尝这外国的梨子比咱们国产的怎样。”孔融笑着说:“估计差别不会很大,听说外国的月亮比咱们的圆,还没听说梨子比咱们的甜呢。”说完,拿起最大的一个梨递给了宝玉。

        宝玉扑闪着两个大大的眼睛,接过梨,看了看贾政的脸色,又把梨还给了孔融,道:“孔叔叔大人吃大梨。孔子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还是你吃吧。”

        “好乖啊。”孔融摸了摸宝玉的小脸,道:“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长大了肯定有出息。”说完,吭哧一口,把个梨子咬掉了三分之一……宝玉沉默了两秒钟,“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不许哭。”贾政厉声喝道。

        宝玉瘪了瘪嘴,“嗵”地从孔融怀里跳下来,大叫道:“孔叔叔坏,孔叔叔坏,欺负小孩。”

        贾政尴尬地说:“都是被我惯坏了,平时他把大的让给别人,别人夸奖完后都会还给他。呵呵,没想到文举你是这么爱吃梨子,哈哈哈哈。”

        孔融举着剩下的大半个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摘自《幸好,他们死在书里:名著人物的另一种可能》,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6月版,定价:30.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