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寻找,为了长眠于异乡的战友们

    作者:曹家麟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2日 07版)

        1951年6月22日,曹家麟(前排左一)作为199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前在桥头合影。资料照片

        【寻亲故事】    

        讲述人:抗美援朝老兵 曹家麟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看到一批又一批志愿军战士出国作战,15岁的我热血沸腾,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上战场去,保家卫国!愿望很快实现了,我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199师政治部文工队的一名队员,和战友们来到朝鲜战场,一边编演节目宣传典型,一边随时出动支援前线。

        我在战场上负了两次伤,还遇了好几次险,幸亏战友保护才化险为夷。战争结束后,我进入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学校学习。回国后,我越来越思念曾经的战友,尤其是那些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回去看他们!

        2000年,作为志愿军老战士代表,我赴朝鲜参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活动,2004年、2009年又两次赴朝,但都没机会完成心愿。2014年,我终于找到了志愿军烈士寻亲服务团,联系到不少志愿军烈士后代。原来,他们很多人都想去朝鲜扫墓。于是,在方方面面的帮助下,我参与组织了三四次扫墓活动,为一些烈士后人找到了亲人的墓碑。

        上甘岭志愿军烈士陵园有一位为志愿军守陵的朝鲜人民军老战士,叫金成浩。他从1954年起就一直守着陵园,虽然一个汉字不识,却能叫出每座墓碑上的英烈名字。2018年,我带队去朝鲜时专门去找他,才知道他已经过世了。他的儿子、两个女儿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放心吧,我们一定按照爸爸的嘱托,看护好志愿军陵园。随团的烈士后代很感动,把随身携带的拿得出手的物品都送给了他们。

        2018年,我来到朝鲜九峰里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得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军官张子丰在“三八线”附近驻扎,借住在朝鲜居民金玉莲家。有一天,12岁的金玉莲突然发高烧,张子丰连夜把她送到志愿军医院治病,一直忙着照顾,直到她脱离危险。之后,这个朝鲜姑娘就管张子丰叫“张爸爸”。1953年7月的一次作战中,张子丰牺牲了。金玉莲每年都给他扫墓。快50年了,张子丰烈士的儿子张津得一直和金玉莲家保持联系。这次,张津得随团到了朝鲜,终于见到了从未谋面的“亲人”。

        在松骨峰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有71位烈士牺牲,安葬地点至今没有被发现。2019年11月15日,我和团队一起登上松骨峰,对着大地高声诵读祭文,并呼唤这71位烈士的名字:载玉义、杨少成、杨文海、马连水、岳相宋……

        在松骨峰上,我们收集了20公斤重的泥土,打算分别送给71位烈士的后代以及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同行的老兵后代张志军还发现了一块石头,它棱角分明,留着烧灼的痕迹,想必历经了当年战火,浸染了英雄的鲜血。我们把它带了回来,打算送给相关部队留念。

        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志愿军烈士寻亲而努力。我也会继续找下去,为了我可敬的战友们,也为了那些盼望他们“归来”的亲人!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陈之殷、龙军、禹爱华、崔志坚、刘小兵、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