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川,你会想起什么?国宝大熊猫?红油辣火锅?鬼斧神工的都江堰?那么,当四川遇上小康,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令我惊讶的是,在曾有多个贫困县的四川东北部,经过老乡们的努力奋斗,不但实现了摆脱贫困,有的年收入甚至能够达到近20万元。这里的老乡说:政府的政策好,大家干劲足,日子越过越好。
在南充市王家嘴残疾人编织基地里,我见到了一群为了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残疾人。他们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他们认真努力地融入社会,不卑不亢地直面生活,用自己的双手获取报酬,用自己的汗水收获尊重。他们的眼睛里,始终有光芒。
在四川采访的五天里,我看到了太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网络直播卖“乌骨鸡”的村支书彭俊松,介绍起村里的宝贝如数家珍,镜头感十足;原本道路泥泞的贫困村,如今变成黄泥青瓦、一步一景的特色民宿;通过更新种植技术和销售手段,老乡们靠龙安柚产业实现脱贫奔小康……村民的生活在变化着,他们的心态也在变化着。从前是为了生活,而现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说村民的努力奋斗是走向小康生活的缩影,那么在他们眼里,小康的定义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还在于生活环境的不断美化。一路走来,环线公路直通村口、生态养殖比比皆是、农村垃圾循环回收,乡村环境有了质的变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村民的日子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次川东北之行中,我见到了很多人,也聊了很多话题。而每当我问及“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时,得到的回答都是一张张对现在生活满意的笑颜和一个个对未来憧憬的眼神。
或许,对于普通人而言,“小康”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双手创造更多的希望和奇迹吧。行走在山清水秀的四川大地上,似乎手中的镜头也无法囊括这些美好,那些奋斗的故事,未完待续。
(本报记者 朱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