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名家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静康
我时常叮嘱学生们:国际竞争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工作者有着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学好科技、报效国家”是我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们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来自家风传承,来自我的父亲、化工冶金专家王恩明。
父亲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1920年,我的父亲王恩明勤工俭学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学习化工冶金专业,毕业后立即被美国匹兹堡卡耐基钢铁公司聘为工程师。然而,发达国家优厚的待遇没能留住父亲报效国家的脚步,父亲很快回到中国,投身实业。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占领了秦皇岛耀华玻璃厂,父亲当时在这家工厂担任副总工程师,他对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绝不向日本侵略者妥协,坚决辞职,举家迁到天津。
天津沦陷后,父亲为抵制日寇,暂弃实业,赋闲在家教育我们几个子女。我记得,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父亲对我们最常说的话就是“要学好科技,报效祖国”。有一段时期,家里经济拮据,我的父母却宁可苛待自己,也要让我们接受最好的学校教育。抗战胜利后,父亲应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邀请,再度赴美工作。1949年,我的父亲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并作为爱国科学家的代表出席了开国大典。父亲常常对我们说:“作为中国人,就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努力工作,我为此回国工作,决不后悔,希望你们都致力科技为国奉献。”
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是父亲给予我的家风传承。几十年来,我将这种家风和精神财富融入工作点滴之中。从“七五”到“十二五”,我们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及支撑计划项目:突破工业结晶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钾肥助力工农业发展、设计塔式液膜结晶器获取高纯度对二氯苯打破国外垄断、提高青霉素纯度占领60%的国际市场……这些科研成果让中国工业结晶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改写了世界结晶产业格局,期间,也有许多国外大公司慕名前来,以优厚条件寻求技术合作,但都被我婉言谢绝。我常常这样勉励团队师生:“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目都代表着国家利益,国家责任重于一切。”
而今,我依然像父亲当年一样,在爱国奉献的科研道路上奋力书写自己的人生,带领团队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孜孜不倦,为建设国家产业创新工程加速行进,为践行“学好科技、报效国家”的信念而全力以赴。从教60年,我一直把自己称为“党员科学家”和“人民教师”。我想,这也一定是父亲乐见的。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本报通讯员 焦德芳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