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1日 星期四

    陕西延安:奋力追赶超越 书写时代篇章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马荣瑞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1日 08版)

        宝塔山下,一个绿色、包容、开放、富裕的城市正在崛起。图为华灯初上的延安。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深秋的延安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极目远眺,漫山遍野色彩斑斓,硕果累累,家家户户洋溢着丰收的味道。走进延安,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朴素的文物,无不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岁月和奋斗精神。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此孕育诞生。

        2009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调研时强调,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多年来,延安人民牢记叮嘱、拼搏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将延安精神转化为奋进的强大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使命

        在风光旖旎的延河之畔,延安革命纪念馆游人如织,访客中不少人佩戴着党徽,讲解员在人群中认真讲解。休息室里,党支部书记杜梅将厚厚的讲解词递给记者,纸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标注和红色、蓝色的画线,空白处也几乎被写满。杜梅告诉记者,把这套讲解词读流利,至少要花4个小时。“延安革命纪念馆记载了党中央在延安地区13年的革命斗争史,讲解员要把延安精神牢牢种在每个参观者的心里面。”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宝塔山下,来自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党员干部举起右拳,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他们在凤凰山革命旧址重温白求恩精神,铭记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与使命;在为人民服务广场诵读《为人民服务》,感受张思德的初心;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住过的窑洞、用过的石碾子,带领村民打的水井、办的铁业社……支部书记王国辰表示:“我们支部的党员同志们一直盼望能来革命圣地延安寻根,这次‘弘扬延安精神,牢记使命,走进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圆了大伙的梦。”

        在延安,红色寻根之旅蔚然成风。党的七大会址前人流涌动,杨家岭革命旧址旁,导游正给游客们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陕北民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正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热切寻觅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初心。

        “到宝塔山我们能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到梁家河我们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人初心的笃信和坚守。延安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全党提供更多的精神之‘钙’,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

    发扬延安精神 奋进全面小康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印在纸上,拓在陕北的黄土地上,更烙在老区人民的心坎上,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办法总比困难多!”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表示。面对产业结构“油主沉浮”、行政审批程序烦琐、区域经济低速徘徊的局面,延安不等不靠,以“有中生新”“无中生有”的创新思路,一方面促使能源产业高端化,另一方面大胆推动引进269家“瞪羚企业”,去年实现营收18.7亿元;同时发动“刀刃向内”的改革,整合延安28个部门的106项审批事项,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数十枚公章变为“一枚公章管到底”。

        2017年,延安经济增速摆脱连续8年低速徘徊的被动局面,重回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行列。

        与产业调整、行政改革同时发生的,还有黄土高坡上的“绿色革命”。延安市林业局局长付天平介绍说,为了彻底改变当地“下一场大雨流一次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的生态窘境,国家在延安启动了投资最大、实施期限最长、覆盖面最广、群众得实惠最多的退耕还林项目。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之前的不足10%提高到46.35%,年降雨量由350毫米增加到600毫米,流入黄河的泥沙由原来每年2.58亿吨减少到现在的0.31亿吨。

        安塞区雷坪塔村农民张莲莲,从兄妹开荒到举家造林,在千亩林地创办生态农场,发展林下养鸡,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截至今年,延安累计完成造林2046.45万亩,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退耕还林第一市,并使全市80%以上的农民受益。

        脱贫攻坚稳步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宝塔山下,一个绿色、包容、开放、富裕的城市正在崛起……陕西省党史专家袁武振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老区人民进一步发扬延安精神,奋力追赶超越,必将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壮美篇章。”

        (本报记者 张哲浩 马荣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