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时节,对于一国的国民来说,也是怀想国家前路之艰辛、追念英烈牺牲之悲壮、激发奋进之气魄的时节。在这一天,有无数人走进烈士陵园,献上一捧花,拭去石碑的尘灰,致以一份敬意,在国泰民安的现时情境里,追思枪林弹雨的历史现场,感念壮怀激烈的英雄壮举。
将时间轴拉回至近百年前,彼时的中国,在混沌的历史困局中难以找到出路。那是令严复“中夜起而大哭”、让郁达夫悲叹“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的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彷徨失措的历史境遇,召唤着英雄们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开启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历史车轮的每一寸前行,都是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发扬蹈厉的结果。回望历史,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李大钊,“文明只待共产大同”的瞿秋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叶挺,“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的雷锋,“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的焦裕禄,“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目前有姓名可考、列入各级政府编纂烈士英名录的有180万人左右。正是无数有名、无名的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从“沉沉酣睡我中华”的悲观绝望中,拼搏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换来了从红船一叶到中国号巨轮的历史性巨变。英烈的壮举,定格在了历史高处;英烈的精神,长留于天地之间。
如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已没有国将不国的民族悲怆,没有饥寒交迫的生存磨难,但英烈们绝不会远去,也绝不会被遗忘。瞻望前路,依然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需要铭记英烈,汲取英烈的精神遗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奋斗和实干为明天奠基,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让我们在清明时节以最大的敬意致敬先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接续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夺取新的胜利,走向新的辉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足以告慰先烈、无愧于历史的英雄篇章。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