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点外卖”正在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

    作者:陈纪英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7日 02版)

        【新闻随笔】

        民以食为天,而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8000万。外卖不仅深度渗透进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里年轻人的日常餐饮,甚至在紧锣密鼓的春运车厢里,只需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常见的饮食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吃货”绝不罕见。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则在《本味》中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在正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主客、长幼等主次有序落座。皇帝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吃个饭还这么累,年轻人可不愿意。外卖,将“怎么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直接回归了“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也相当丰富,完全不输堂食。美食家蔡澜说过,“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也解放了家庭主妇。传统社会里,中国女性要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做饭这事儿,成了家庭主妇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碗瓢盆交响乐”。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性的压力丝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班后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不用再冒着油烟当“油腻男女”,还能减少“谁来做饭谁来洗碗”的家庭矛盾。

        外卖还拯救了“单身贵族”。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数量超过两亿人,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在网民票选的国际孤独等级清单中,“一个人就餐”“一个人去咖啡馆”“一个人吃火锅”都名列前十,单身人士不想在餐厅“受虐”,叫个外卖就行了。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中国人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中得到体现。

        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渐渐成为年轻人热衷的选项。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外卖塑造了新的生活模式。而在未来是否会形成别样的饮食文化,也未可知。

        (作者:陈纪英,系自由撰稿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