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2日 星期六

    鹭溪看水

    作者:刘世平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2日 09版)

        汽车在大山中盘旋,远远望去,一座有着大片明清古建筑的小村庄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这里是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白鹭古村。村里留存的69栋明清祠堂,默默见证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荣光。吸引眼球的,除了这些古建筑,还有那条穿村而过的鹭溪河。

     

        蓝天丽日下,十里鹭溪,鱼翔浅底,波光潋滟;河畔两岸,古樟林立,路洁篁幽,宛若一幅乡村油画。“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鹭溪河又重现了生机,白鹭古村增添了新的风景。”说这话的是白鹭村党支部书记钟汉民。

     

        其实,在钟汉民的记忆里,美丽的鹭溪河也有过“伤痛”。进入新世纪之后,一股小城镇建设的热潮涌到了白鹭乡,也波及了古村。“那时候的村民,一心想着发家致富,白色垃圾、生活污水直接就进入了鹭溪,清凌凌的河水变得脏兮兮、黑乎乎。”回忆起往昔,钟汉民不停地摇头。

     

        望着“受伤”的鹭溪,钟汉民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思量。于是,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开始行动,带头组建起理事会,挨家挨户宣传,四处奔波跑项目、争资金。

     

        通过数年的努力,“不往河里倒垃圾”已经成了全村的共识。河里的白色污染得到了遏制,但干净的河道并不就意味着有清澈的河水。古村20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就排放到河中,给鹭溪带来了污染。“可是,不往河里排,又能往哪里排呢?”在村民大会上,钟汉民和村民们一起商议。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从乡政府传来消息,上级准备投入100万元资金,专门建一个生活污水处理池。“太好了,我们举双手赞成。”得知消息后的村民们一阵欢腾。

     

        “对于鹭溪河的保护和治理,我们乡里是一任接着一任干,投入的力度也是比较大。”白鹭乡党委副书记陈得慧介绍,为了解决古村生活污水这一问题,乡里向上级反复争取,因而获得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整个污水处理池的建设很顺利,村民们自发劳动,工期恰好遇上大热天,一些村民还会送来凉茶和吃食。”陈得慧一边介绍,一边把我们带去古村前的那方池子前。只见杨柳依依、绿植青青,颇具古韵的池中,种满了菖蒲、美人蕉。“这个池子是采用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如今古村村民的生活污水都经管网汇集进入村口的格栅池,经净化水质完全达标后,再流入旁边的鹭溪河。”陈得慧说。

     

        河道干净了,河水清澈了,鹭溪河展现新的风采。古村的韵味,鹭溪的魅力,让前来观光的海内外游客频频点赞。

     

        (作者:刘世平)

     

        编辑点评:近年来,环保部、财政部大力实施“以奖促治”政策,采取连片整治的推进方式,开展以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白鹭古村以治水为抓手,环境变美了、村民得实惠了,缕缕乡愁弥漫心头。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