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故事】
老家祖屋的房梁间隙里,插着一把笊篱,笊篱里筑着一个燕子窝。
三间土坯老屋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偌大的院子只有父亲和母亲居住。干净安逸的环境,年年吸引着燕子前来安家落户,门洞子就是它们筑巢过日子的福地。
五年前春天的一个早晨,娘起来做早饭,发现院子的晾衣绳上落着一双燕子,叽叽喳喳像是商量着什么,便朝屋里的父亲喊道:“赶紧把顶窗的窗纸撕开一格儿,让它们进屋。”
燕子夫妇进屋后,在屋里飞来飞去,有时几乎擦着人的头顶飞过。通过巡视,燕子夫妇对屋子里的环境表示满意,欢喜地选好了筑巢的位置——屋子中间的大梁左侧。在以后的日子里,燕子夫妇便开始衔泥做窝,天刚亮就忙着飞进飞出,一直到傍晚,然后停在房梁的间隙里过夜。
不到十天的时间,燕子把窝筑好了。燕子窝半抱着房梁,像个泥塑的袋子,窝口朝向顶窗上专门为它们开出的通道。大功告成后,燕子夫妇进入新居,不再像刚筑巢时那样匆匆飞进飞出了,一天只出来很少的几次,而且是一只单飞,不似以往那样出双入对。此时的窝里,偶尔会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和轻微的呢喃声。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小燕子出世了。为了哺育下一代,燕子夫妇又开始幸福地忙碌起来。
为了防止乳燕从窝里爬出来摔伤,也为了挡住燕子排出的粪便直接落在地上或人身上,细心的母亲把剥了皮的高粱秸秆用柳条制成一米见方的排子,让父亲吊在燕子窝的下方。有时候,燕子也会落在排子的边缘歇息一下,然后扑扇几下翅膀再飞回窝里。
可能是多年来冬季在屋里做饭的缘故,包括大梁在内的梁檩被烟熏得黑乎乎、油腻腻的,导致燕子窝黏结得不牢固;再加上新生命出生后重量加大,燕子窝便与大梁渐渐分离开来。终于,一天晌午,还在睡觉的母亲听到“啪啦”一声响,接着便是大燕子惊慌的叫声——原来,燕子窝掉落在了高粱秸秆排子上。母亲怕摔伤了乳燕,手脚麻利地爬上方桌,伸手从排子里取出燕子窝。看到里面四只吱吱叫着的黄嘴边儿乳燕,善良的母亲心疼得几乎要落泪,赶紧扯开衣襟,将燕子窝抱在怀里。
此时,燕子夫妇着急地围着母亲飞来飞去叫个不停,母亲催父亲赶紧想法子把燕子窝重新安置回原处。父亲搓着长满老茧的手,急出了一脑门子汗。突然,父亲兴奋地跑进厨房拿来一把柳条编的长把儿笊篱。父亲把笊篱上翘的边沿剪开一个豁口,又在里面铺了些碎草叶子,让母亲把燕子窝放进去,并仔细地将燕子窝口和笊篱豁口对好,再用布条子缚牢固,然后登上方桌,把笊篱牢牢插进房梁的缝隙里。待父亲从桌上下来后,燕子夫妇便急切地飞到窝里,停止了鸣叫。于是,这场危机被成功地化解掉了。
编笊篱是父亲的拿手活儿。每年开春柳条发黄的时候,父亲便去村北的河堤上削一些柳条,编成笊篱自家用或送给邻居。经历了这件事情后,父亲编的笊篱又多了一个用处。对此,他颇有些沾沾自喜:“他娘,想不到我的这点儿手艺还能够帮上燕子。”“你就年年多编一把笊篱,插到房梁上,让燕子在笊篱里做窝吧,省得让人提心吊胆老惦记着。”母亲打趣着说。
打那儿起,父亲果真年年按母亲说的去做,我家的燕子也就年年在笊篱里做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