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行摄塔川秋红

    作者:陈旻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30日 11版)
    点点秋叶(摄影)陈旻
    醉美塔川村(摄影)陈旻

        【边走边拍】

     

        说起塔川,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秋色”二字。近年来以塔川为题材的绘画、摄影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100多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塔川拥有“中国画里乡村”之美誉。

     

        塔川又名塔上,位于皖南山区的黟县宏村镇,距离宏村仅两公里,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这里属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依山傍水,群山环抱,山高林密,翠竹郁郁葱葱,常年云雾缭绕,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十分诱人。塔川村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看就如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之中,此为“塔”之来历;一条清溪潺潺穿村而过,此为“川”之来历;村庄因有“川”过而富有无穷灵气,清溪也因穿“塔”而更显活力,“塔川”因此而得名。

     

        我们住在宏村,沿宏泗公路走到塔川也就半个来小时。来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棵巨大的参天古树,这里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树参天”。站在村口放眼望去,近处阡陌纵横,古老的水车架在水渠里慢慢地转着,树林中几幢民居隐藏在内,高低不一的房屋轮廓隐约可见;远处山峦起伏,红色染满了整个山脉。塔川红叶是一种乌桕树,经过霜降,由绿变黄,由黄变红,中间呈现七彩颜色,这是摄影发烧友的最佳素材。看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马路边、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五彩缤纷,每到秋季,田野、树木和村庄构成了一幅姹紫嫣红的山水画,形成了一道鲜明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村子,踩着古旧的石板路,走不了几步就会与挎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者们相撞。袖珍的塔川村只有二三十户人家,面积不大,用不了多久就能将它里里外外走个遍。村里拍片人太多,我们就到了一个山坡的平台上,这里景色一览无余。四周群山环抱,山谷之间散落分布着不少村落,梯田布局尽管不规则,但层次感很强,山上植被茂密,色彩多元。回头望去,炊烟袅袅,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拉近焦距,藏身在山谷之间的村子,红绿交错的树叶,青翠的竹林,粉黛的民居,整个村子更显得古朴幽静。塔川之美在于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之下掩映着点点红叶,秋日阳光之下一片田园风光。我们继续沿着公路往上走,在半山腰就能看到山下的协里村,现在合并成大塔川地区,这个角度更加开阔,在这画一般的景色中,无论你的镜头对着哪个角度,都是美妙的。

     

        秋天的塔川已成为众多摄影者趋之若鹜的地方,最佳的拍摄时间段也就从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在这段时间里,景色美不胜收。器材通常按照拍摄风光片配置,携带24~70mm和70~200mm的两机两镜即可,囊括远景、中景和近景,无论拍摄大场景还是特写皆可满足需要;相对来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成像质量要好些。

     

        我国红叶种类很多,拍摄红叶是摄影者每年秋天的保留节目之一。唐诗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世人皆知,其实秋天“霜叶”的色彩是广义的,除了红色外还有黄色、粉色、紫色等颜色,从摄影角度而言,这些都被称为“红叶”。有人认为秋天拍摄红叶,“拍远景不如拍中景,拍中景不如拍近景;顺光不如侧光,侧光不如逆光”。但是在塔川拍红叶我还是喜欢顺光远景,因为远景可以交代环境、讲故事,顺光可以表现蓝天白云。巧妙地选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特点,则可以拍摄出感情色彩浓烈的红叶作品,而这种场景只有在全景中才能体现。

     

        晴朗的秋日里,红叶和天空都呈现出极佳的色彩,两者相得益彰,自然可以获得鲜明的色彩。拍摄红叶的时候,把明显具有秋季特征的天空融进画面,可以创作出独特的秋韵风光作品。

     

        国外一些摄影大师认为现代的摄影作品应该是黑白的。他们认为黑白的才是高级的、专业的,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而彩色作品却是低级的、业余的,会产生色彩的困扰。国内摄影界也有不少人跟风响应,认为“摄影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黑白摄影的历史”,本人对此却不敢苟同。为什么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仅仅用黑白两色来表现呢?尤其是拍摄色彩鲜明的秋景,黑白两色根本无法体现出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风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