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长征》: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作者:李宁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5日 06版)

        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80周年。

     

        在这80年间,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走长征路,一遍又一遍地用影像去还原那段历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听着老一辈的故事成长起来。

     

        追溯往昔,那次为了粉碎“围剿”而不得不闯出来的伟大壮举,已经在80年前画上了句号。但是以长征精神为依托的中国梦,还在追逐和实现的路上。中央电视台历时10个月摄制完成的八集电视纪录片《长征》,正是对长征的历史和精神的重新梳理,结合与时俱进的最新时代精神,站在今时今日的局势和视野下,重新审视长征,用最具创新意识的艺术表达,赋予它特定时代气息的内涵和洞见。

     

        纵观《长征》的整体结构,时间线索依然是它的主轴。从每一集的分标题便可窥见一斑:第一集《英雄史诗》是长征历史的总述和概括,让观众可以窥见全貌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集《路在何方》陈述事件起因,让观众对彼时的危机一目了然;第三集《伟大转折》重点聚焦于遵义会议,看这一关键节点如何起到一“会”定乾坤的功效;第四集《战史奇观》则还原了一路上几场巧妙而伟大的战役胜利;第五集《民心所向》讲述红军来到了人民中间,也走进了人民的心里;第六集《跨越极限》把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牺牲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七集《百川归海》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三军会师的胜利时刻;第八集《永远长征》为观众呈现出了新时代新长征的征途仍在继续,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长征》的巧妙就在于,一系列八集之间互有时间先后和逻辑关联,但是每一集又各有侧重,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

     

        关于创作过程,不可不谓之紧张。导致紧张的,除了创作团队的时间,更是受访老红军们的时间。漫漫80年的悠长岁月,长征亲历者们最年轻的也已经90出头,年长者甚至已过百岁。曾制作过《孔子》《百年小平》《东方主战场》等知名作品的导演闫东接过这个任务时,最大的感觉是:这是一项使命——错过这一次,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趁一切还来得及。

     

        在这个过程中,《长征》团队整理了700多条亲历者的采访。这其中,还包括了对49名百岁上下老人的抢救性采访,他们都是活着的长征样本。所有这一切努力,让《长征》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素材,也彰显了它作为纪录片的真实性。“人本身就是历史”——导演闫军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他们(老红军和长征亲历者)坐在那里就是历史,不开口就是历史”。群体式口述采访里,既有对宏大史诗的集体性回忆,又有每一个人的眼神、语气、内容里最自我的微观细节。

     

        除了人物口述,《长征》中还使得大量的党史资料、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得以公布。为了让全片的基础更扎实,主创人员还邀请了中共党史、时事研究、军事历史等方面的专家,每一个细节处的努力和严谨,都是为了让内容来得更扎实更准确。在扎实和准确之外,解说词的优雅大气也让人印象深刻,原本就已经足够激情澎湃的长征历程,配上激昂跌宕的解说,再穿插入毛泽东极富感染力的诗词,全片的观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长征过去了80多年,时至今日,当人们再次谈起,无不为之赞赏为之动情。人们回首长征,并不是在走长征的老路,而是在走出一条长征的新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天,不怕远征难的已不只是红军,更是每一个企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们。80多年来,追溯和记录长征的影视剧不下数十部,《长征》是其中占有独特历史地位的一部,这不仅仅是一次全景式、全方位的回顾,更是对当代人的一次提醒和鞭策:长征,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