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9日 星期日

    闲谈山与水 顾盼总关情

    作者:郑碎孟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9日 10版)
    四面山峦回峰映,一潭碧水狭口流(中国画) 郑碎孟

        【文心艺语】

     

        算起来作画已有几十个年头了,要说我有什么心得体会这一时间还真无从说起。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以来是讷于言。在众人眼里画家总是显得充满闲情逸致,时而游山玩水,时而涂涂画画。但古人云:万物静中得。让自己闲一点,静一点,这个主意还算不错。关于创作,我有一些心得,恰好最近与友人讨论我的一幅近作——《四面山峦回峰映,一潭碧水狭口流》,那么就这幅画说开去。

     

        艺术家必须有生活。生活丰富,感情充沛,创作才能表现得好。记得有那么几年我什么都不做,只乘轮船沿着长江入川,行走在数不尽的山水胜境之间,晨光暮霭,鸿影沉凫,其间有刹那灵感,有不可名状的悸动,神游万物,不可说。后来这些情感都留存在我数千幅即时速写里了,成为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所以用前辈们的话来说,创作首先要跨入生活的洪流中去。

     

        《四面山峦回峰映,一潭碧水狭口流》这幅画取材于入川行游的所见所得。那时人在重庆,友人知道我喜爱山水,邀我同游,去山中采风。我欣然同往,此地北枕长江,西南临赤水,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属于丹霞地貌,山势雄浑奇险,水流遍布,泉瀑众多,是尚未开发的原始景区,人迹罕至。时值夏末初秋,放眼望去,远山云雾苍茫与天相接,山脉连绵起伏如龙游云水间,雨后山中景致格外清新,溪流时隐时现,处处有泉声淙淙,悦耳动听。一路上景色美不胜收,如入仙境。一山一水若自多情,一草一木无不是清香之气,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那日我一共画了十多页速写稿。多年行者式的磨炼,让我的速写几乎都是匆匆一瞥,一挥而就。速写草稿留下了这第一手的宝贵资料。而创作这幅画的缘起是前年在京旅居时应一个机构之邀,要我创作一幅山水画,眼前立刻就浮现出了这幅山水景象。我迅速抓住了它,从酝酿构思到作品完成,前后用了大半年时间。

     

        所以完成一件作品的道路是漫长的,甚至是艰辛的,从灵光一现直到瓜熟蒂落的那一刻,前后跨度有数十年的时光。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毕竟也要高于生活,所以我在具体构图上采用的是虚实结合,这也是绘画创作不等同于摄影的原因。最初我想要表达的正是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即前人所说的“元气淋漓,天真烂漫”是也。所谓造化在胸,大胆经营,大体来说就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聚一散,稳中求险,险中求真。天地很大,可大可小,此中甚有旨趣:掩卷思之,咫尺有千里之势。画中山的布局聚合状若莲花,有合抱之势,远近连绵,视觉空间非常大。留白处水、云、气的处理,融合而不着痕迹,轻灵,富有美感。追求气韵贯通,山与水合,水与气合,气与万物合,山石草木皆法自然。有几处色彩的渲染,庙宇的点缀,一是突出视觉的焦点,让画面生动起来,二来也寄托了我的一点情思:生活在这样的仙境里的人,那该有多么幸福啊!

     

        作画技艺也是不得不说的因素。中国山水画讲究构图、线条、层次、色彩、明暗,讲究笔法。所谓笔笔相生,笔笔相因,讲究和谐统一,讲究骨法用笔,墨中也要见笔,不能和泥。要控制得住,放得开,气势生动仿若山中有龙蛇等等。这些道理多说无益,功夫都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一幅画好坏与否,一打眼就见个分晓。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