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3日 星期一

    拔掉电信网络诈骗“毒钉子”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昊魁 本报通讯员 姜萍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3日 05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热点追踪】

     

        “辛辛苦苦存下来的100多万元积蓄,一个诈骗电话就给弄没了。”北京市民李女士说起自己的被骗经历就满腔愤慨。

     

        原来,去年年底,李女士接到自称外地某警官的电话,说她涉嫌犯罪需要“清算资产”。“当时说了我的身份证号、银行存款,我一听就蒙了赶紧辩解。对方说要帮我洗清嫌疑,需要把我的钱打入指定账户,过几天再给我转回来。若不配合,就会发布通缉令。”根据对方要求的操作提示,李女士在网上果真看到了通缉令,她有些害怕,随后,她通过网上银行给对方转了好几笔钱总共100多万元。

     

        汇完钱,李女士才发现被骗了,随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几天前李女士接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来的电话。“是刑侦总队替我找回了一部分钱,很感谢公安机关”。

     

        跟李女士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近日,山东、广东等地连续发生3起学生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导致受害人猝死或自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虽然案件已经侦破,但屡屡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再挑战人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必须要拔掉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这颗“毒钉子”。

     

    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

     

        “我是××警官,你涉嫌犯罪”“你猜猜我是谁啊”“我是你领导,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收到诸如此类的诈骗电话。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成为严重侵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表示,与传统犯罪相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远程非接触式犯罪,空间跨度大、智能化职业化专业化程度高,团伙作案分工明确。

     

        在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遭诈骗猝死案中,犯罪嫌疑人杜某利用技术手段攻击了“山东省2016高考网上报名信息系统”,盗取了大量考生报名信息。犯罪嫌疑人陈某在江西九江设立诈骗窝点,从杜某手中购买学生资料。同时,陈某雇用郑某、黄某等人冒充教育局、财政局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以发放助学金名义实施诈骗。

     

        该团伙共诈骗徐玉玉9900元,得逞后,陈某即操控在福建泉州的犯罪嫌疑人郑某组织熊某、陈某等人在泉州取走赃款。

     

        与境内实施的电信诈骗相比,境外电信诈骗组织更加严密,分工更加明确。台湾人简某是今年4月大陆公安机关从肯尼亚押回的77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之一。据简某交代,他们自称“公司”,老板及骨干成员都是台湾人,一线、二线、三线分别代表冒充不同身份的部门及人员,骗术环环相扣。在诈骗得逞后老板按约定比例给参与诈骗各环节的员工发“工资”。

     

        专家表示,由于此类犯罪是远程非接触性犯罪,犯罪分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快捷的网银转账手段,不断变换犯罪手法,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步步设套,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隐患。

     

    监管责任落实不力

     

        调查显示,升级版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与当事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直接涉及当事人的隐蔽性信息,并以相关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犯罪手段更加具有欺骗性。

     

        专家指出,从公安机关查处的大量案例可以看出,相关行业存在监管缺失、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也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

     

        比如,手机号实名制仍不能有效实施;大量境外网络改号电话仍然大行其道;虚拟运营商行业管理混乱,170/171等虚拟运营商号段备受诈骗分子“青睐”;非实名的银行卡被犯罪分子用来转账提现;一些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将在履行职责或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给他人等。

     

        “花样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不断滋生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产业链。”陈士渠说。

     

        为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今年1月,经公安部授权,北京市公安局着手建设“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9月20日,该查控中心正式揭牌,承担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账号查询、布控、止付、冻结以及通信工具的查询、封停及线索拓展等工作,为全国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提供查控资金流、通讯流支撑。据统计,截至目前,“查控中心”已冻结全国涉案账户40余万个,冻结资金11亿元;通过工作减少群众损失18亿余元;关停涉案手机号码13万余个、“400”号码近3万个,处理伪基站假链接1万余个。

     

    部门联动重拳打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23个部门的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国打击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015年11月,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开展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国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7.1万起,同比上升2.4倍;查处违法犯罪人员3.8万名,同比上升2.5倍;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6.5亿元,为群众避免损失36.4亿元。

     

        全面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号角已经吹响。一方面,深化部门合作,做好打击整治,给犯罪分子以有效震慑;另一方面,注重预防,加强源头治理,深化标本兼治,让电信网络诈骗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遁形。

     

        工信部日前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虚拟运营商的监管力度,把实名制落实情况作为虚拟运营商申请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号码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一票否决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其中规定“电信企业要严格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要采取措施阻断改号软件网上发布、搜索、传播、销售渠道”等,可谓是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又一记“重拳”。

     

        公开通缉十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63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被押解回国、40名犯罪嫌疑人从肯尼亚被押解回国……公安机关在境内外打击电信诈骗案件果断出击,用更大的决心和行动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深入开展。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依法打击治理力度,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

     

        (本报记者 王昊魁 本报通讯员 姜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