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5日 星期四

    苏昆剧院:换筋骨严师琢“璞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5日 05版)
    《牡丹亭》外景照,沈丰英。资料照片

        2003年正月初七,下雪天,白先勇、古兆申和制作人樊曼侬等一行人,以及浙江昆剧院的汪世瑜老师和江苏省昆剧院的张继青老师一起来到苏州昆剧院,大家进行了第二次仔细的讨论。蔡少华在剧院的小剧场、周庄古戏台和苏州市剧场,又安排了三天16个折子戏给他们看。大家看完的意见是,孩子们的水平还不够,要马上排戏还不行。建议让这班“璞玉”先进行培训。完成训练,看成果,再来决定能不能拍戏。

     

        摆在蔡少华面前的难题是,要做成此事,先得筹钱,找到钱,才能培训,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当时,安排财政预算的时间已经过去,而且,苏州昆剧院与台湾合作的另外一个剧目《长生殿》剧组已经开排,很难挤出资金来排《牡丹亭》。蔡少华跟时任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向群汇报后,周向群非常支持,硬是在文化专项资金里挤出了60万元,拨给剧组,供培训排练所需。

     

        解决了第一道难关,还有老师授课的问题。汪世瑜是浙江省昆剧院的院长,张继青是江苏省昆剧院的人,当时是很难跨团合作的,幸好有白先勇再三做工作,汪世瑜和张继青都答应了。白先勇还坚持举行了拜师仪式,让“小兰花”们分别拜汪世瑜和张继青为师傅。

     

        三个月的基本功训练,用俞玖林的话说,那是“魔鬼式”封闭训练。总导演助理兼舞蹈设计马佩玲请了一位技艺好、有京剧基础的刘福祥老师来给年轻人上早功课,给他们开肩、下腰、拉韧带等训练柔软度。因为都是二十好几岁的人了,骨骼成型,所以练得很辛苦。俞玖林他们看到戴白帽子的刘老师就紧张,“魔鬼老师来了!”

     

        这三个月,由汪世瑜、马佩玲和刘福祥轮番上阵,从早上7点教到晚上10点,一天也没有休息。上午练功,下午学水袖、台步、指法、眼神、唱腔,晚上自习,做好强化工作。汪世瑜管小生,马佩玲管花旦。他们把《牡丹亭》需要的东西都编进教材,先在这三个月里教,以功带戏。三个月下来,年轻演员都瘦脱一圈。俞玖林回忆,每天他只能用“骨骼在撕裂,肌肉在燃烧”来形容痛苦程度,那段日子,受训演员们每天伴随着汗水和泪水以及撕心裂肺的叫声。

     

        虽然人人叫苦,却没有人逃课,大家进步神速。俞玖林原本的声音很尖,汪世瑜就尽量舒展他的喉带。在纠正不足的同时,汪世瑜尽量发挥他的长处,特别设计细节。比如,俞玖林的高音不错,是符合巾生要求的。在戏中,汪世瑜就有意识地安排他在唱时停顿之后,运足气,再用爆发力去展现,这是从前巾生所没有的。俞玖林身材好,汪世瑜又为他设计了很多带有舞蹈性的动作,突出他的这个优点。

     

        三个月后,白先勇带着海外专家团再来看汇报演出,看后,大家都很高兴,觉得年轻演员果然变样了。于是正式决定排演青春版《牡丹亭》,并且从七个接受魔鬼式训练的年轻人中选角,确定了俞玖林和沈丰英饰演柳梦梅和杜丽娘,其他的角色也一并定下来了。还确定了第二年4月在台北首演,开始了倒计时排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