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1日 星期日

    万象神秘屋

    作者:周嘉霖 本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1日 12版)
    神秘屋(CG插画) 周嘉霖

        【漫天奇想】

     

        18世纪,人类科技大幅进步的黄金时代,工业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城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个传说: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一间由更高维度智慧所创造的神秘房间,屋内琳琅满目全是大大小小的画作,而画面的内容则是进入房间之人的内心写照,可以说,这是一条通往人们内心世界的通道。这个传说在老人间口耳相传,孩子们更是把寻找“神秘屋”当作一场有趣的冒险。

     

        《神秘屋》是最近在我脑海中酝酿的一个科幻漫画故事,设计并定稿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是漫画创作的第一步。

     

        画面上方,头戴面具的“乌鸦先生”查尔斯是核心人物,他的服饰加入了大量蒸汽时代独有的元素,起到画面主要基调的支撑作用。大礼帽、黑色礼服,一副绅士打扮的是阿道夫,他沉默寡言、性格高傲,向往骑士精神。露西是画中唯一的女性,酷爱收藏人偶。站在露西后面一脸严肃的“小丑”杰克喜欢恶作剧,因此总是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为了凸显人物性格,杰克的设计结合了宫廷服饰和舞台装饰,但色调的饱和度控制在了画面整体气氛之中。画中6位神秘房间的缔造者心怀对人性的浓厚兴趣和敬畏之情,每年他们都会从世界各处赶来,观看并研究这一年中房间所收集的人们内心的悲欢离合。

     

        完善一个漫画故事是复杂的工程,要想让每一个角色性格鲜明、丰富,不仅需要在故事情节上下功夫,角色外形、服饰的设计也至关重要,这些都是创作中最痛苦也最有趣的体验。(周嘉霖)

     

        记者:您的作品哥特风格十足,谈谈您的创作思路吧。

     

        周嘉霖:这幅插画绘制于2014年的深秋,我希望将各类哥特元素融于一幅作品中,带给观者丰富的视觉体验。我平时也喜欢做一些角色设定,哥特风是我所擅长的风格,其中“管道”“金属机械”等元素则属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朋克,这是一种基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科幻风格,它拥有一种其他科幻题材所没有的古典美,是古典和工业完美结合的产物。

     

        记者:您笔下的很多角色都戴着面具,这样的角色设定对您来说有何特殊意义?

     

        周嘉霖: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象征,它是一种遍布全球、纵贯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它的原型和影子。我希望自己笔下的面具能有独特的个性,虽然造型各异,但大都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画中角色的真、善、美和假、恶、丑,都在面具中得到了具体的表现。

     

        记者:您的作品有很强的叙事性,打算把它们编成漫画吗?

     

        周嘉霖:漫画作为一种“纸上电影”,不仅需要优秀的故事,作为其视觉语言的“分镜”也尤为重要。一个真正好的故事,需要成熟的剧本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在日本,一个漫画家的分镜能力从生疏到成熟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一般是10至20年,因为其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从基本的镜头语言到叙事手法,从视觉引导到翻页法则等等。所以说,我觉得自己在漫画方面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记者:从您作品的画面构成不难看出日本设计风格的影响,但又有大量西方元素的运用,这样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周嘉霖:风格的形成,源自东西方不同艺术家的影响。日本艺术家小岛文美属于厚涂偏写实的画法,抛开服饰和装扮的设计,最喜爱的是她对于人物睫毛以及头发的处理,非常精彩。美国插画家诺曼·洛克威尔的作品非常写实而细腻,由于他常为报纸画插画,作品有着很强的主题性,人物的动作表情也极具张力,富有戏剧性,可见其深厚的写实功底。我的绘画之路深受他们的影响。

     

        (本报记者 荣 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