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1日 星期日

    九十刻痕

    作者:素云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1日 12版)
    苗家女(版画) 伍必端。《苗家女》朴素清新、优美如诗,造型洗练,格调庄重,充满着作者对生活和平凡劳动者的歌颂,传达出优美的意境。
    恰巴耶夫(版画) 伍必端。为小说《恰巴耶夫》所作的插图,是文学插图的经典,塑造的人物形象让人记忆犹新。
    空岭(中国画) 伍必端。《空岭》等作品是其在中国画上的成功探索与贡献,境界阔大,笔墨厚重,体现了作者宽广的胸襟与纯粹的心灵。

        【艺海撷英】

     

        适逢伍必端90高寿,“刻痕”之意,不仅包含伍必端用刻刀在版画上刻出的痕迹,也寓意着他的作品所承载的时代痕迹,而这痕迹更是他纯粹的艺术精神所留下的深深印痕。

     

        包括素描、速写、漫画、插图、版画、连环画、水墨、彩墨乃至水彩、水粉和油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内容带有不同时期的特征,反映出伍必端的艺术既有他这一代艺术家的共性,又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

     

        伍必端所走的艺术道路,是革命与进步的艺术道路,关切现实、追求真理的艺术观念也自然地贯穿在他的艺术创作脉络之中。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在实践中将生活的感受提炼成不同的艺术形式,以直接而生动的艺术语言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接受艺术的启蒙和熏陶开始,到走向华北从事革命美术的宣传;从解放初期参与创办《天津画报》,以漫画和宣传画表现政治时事,反映社会新风尚,到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首位赴朝战地记者和最早在《人民日报》发表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作品的画家;从留学到苏联,进行为期3年的版画专业深造,到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领导,推动发展版画教学,峰回路转,一路前行,他始终真挚地用画笔和刻刀来记录他的现实感受,反映时代生活的特征与变迁。他的作品面貌丰富、类型多样,既显示出他多方面的修养与才华,也始终彰显着他关切现实、热爱生活、鞭挞黑暗、歌颂正义的革命美术理想。

     

        伍必端的艺术具有耐人寻味的力量,几乎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承载着他经历过的现场和他所感受到的故事。作为艺术上的“多面手”,他构筑了丰富的艺术创作世界,而他的心灵世界自然地演化成了他的艺术格调,朴素中蕴涵着感人的力量。他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始终坚持与所画的人物进行对话的创作态度,真正把表达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作为塑造的重点。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很大的共鸣。在艺术的形式语言上,从伍必端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涉猎和运用本身就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深爱,在真实的生活感受基础上,一直坚持进行艺术形式的探索,以新颖的视角进行画面的经营。在黑白木刻作品中,他注重刀法的组织和布局,含蓄地将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在套色木刻作品中,他用简明的象征性色彩营造出画面的主调,色泽单纯而富有内在的力量。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创作的大量水墨和彩墨作品,体现了他对传统艺术的修养,也展现了他在一次又一次深入生活、表现自然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想。例如他几度亲赴长江三峡,创作了大量写景写意的彩墨作品。这些作品在取景造境上兼有传统中国画的“中法”和表达光色与空间的“西法”,尤其把水墨的渲染和版画的力度结合起来。愈到晚年,他更是“从心所欲”,笔露真情,在笔法上抒情写意,在笔墨的运用上更达到了一种恣意表现、人书俱老的自由,作品的主题也转向象征和寓意,从中可以看到他抒情风格的展开和人生境界的升华。

     

        (素 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