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非洲智库发展与中非智库合作

    作者:王珩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4日 16版)
    第三届中非智库论坛暨中非智库论坛10+10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仪式现场。光明图片

        【成果发布】

    编者按

        8月12日,中非媒体智库研讨会在非洲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举行,来自中国、肯尼亚、南非、塞内加尔等20多个国家的150余位智库专家、媒体代表、政商界人士等出席论坛,共商中非合作与发展大计。对中国研究者而言相对陌生的非洲智库,以此种方式走进大众视野。非洲智库发展情况如何,体现出哪些鲜明特点,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何启示?来自研讨会主办单位之一——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学者根据多年研究及最近见闻撰文介绍,本版独家刊登,以期增进认识、促进思考、助推中国智库建设。

     

        非洲智库在非洲一体化和平发展事务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不仅影响着非洲大陆内部的各项重大政策动向,而且影响着非洲舆情动态以及外部关系。

     

        近年来,中非智库合作初见成效,但在推动双方思想沟通与政策交流、提升中非国际话语权方面还存在巨大的空间。为此,研究和分析非洲智库发展的现状、特点与趋势,探索中非智库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其对中非关系的思想与智力驱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展概况:起步晚、不均衡

     

        非洲智库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一些非洲智库开始成立,如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NIIA)成立于1961年,塞内加尔的非洲经济发展和计划所(AIEDP)成立于1962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民间智库纷纷建立。非洲智库包括政府创办的研究机构,也包括大量的民间机构,一般都是非营利组织,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非政府组织。

     

        非洲智库影响力逐年提升。近年来,部分非洲国家的智库成长迅速,竞争力、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5全球智库排行榜前175名中,非洲智库居16席,占9.1%。同一榜单中,中国智库有9家入围,占5.1%。(如文末附表所示)

     

        从智库擅长的研究领域看,除了全球最优教育政策智库榜单未有非洲智库入选,在13个按研究领域划分的最优智库排行榜中均能见到非洲国家智库的身影,研究领域涵盖最佳国防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政策、能源与资源政策、环境、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国民健康政策、全球公共卫生、国际发展、国际经济政策、科学技术、社会政策和最佳治理等。有的智库在多个领域名列前茅,尤其在公共政策、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等专业领域崭露头角。如埃及的开罗区域战略研究中心、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加纳的建设和平西部非洲网络等智库在非洲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研究方面水平拔尖;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加纳科菲安南和平和国际培训中心、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和加纳民主发展中心则在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方面有所专长。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洲智库有肯尼亚非洲技术政策研究网络、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开罗区域战略研究中心、非洲政策教育中心、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和非洲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理事会等。尼日利亚人口和环境发展中心、肯尼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肯尼亚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肯尼亚非洲技术政策研究网络和博茨瓦纳应用研究中心等,在环境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在医疗卫生研究领域,埃塞俄比亚的非洲东南部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摩洛哥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和肯尼亚非洲技术政策研究网络具有较大影响力。

     

        非洲智库发展非常不均衡,在数量、质量、地域分布、研究领域等方面均有体现。从数量看,截至2015年12月,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非洲54国智库总数量为652家,占全球数量的9.52%,较之2013年的758家减少了106家,降幅达16%。根据浙江师范大学近三年连续发布的《非洲地区年度发展报告》,该地区智库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国家政治及制度环境改变产生的影响;公共及私人对政策研究资助规模的下降;公共及私人资助方向从思想或创意和机构本身转向对短期及专门项目资助的支持;机构因自身能力欠缺和无法适应变化而终止运营;来自其他机构、公司及电子媒体的竞争;机构因发展需要而发生了转型等。

     

        就地区分布来说,非洲智库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和大国,如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埃及、乌干达、津巴布韦和埃塞俄比亚,这8个国家共有智库338家,占全非智库总量的一半以上,达到55%。智库数量在10个以上的国家有21个。撒哈拉以南非洲智库有615家,北非智库共37家。

     

        顶级智库的国家分布也极不平衡。南非经济比较发达,政治成熟度也较其他非洲国家更为先进,历年来该国智库数量始终位列全非大陆各国智库数量之首。在全球智库数量最多的前25个国家中,南非、肯尼亚两个非洲国家分别以86家、53家名列第13和第24位。从智库影响力来看,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排前30位的知名智库,有1/3设在南非。全球顶级智库榜单中,南非有19家,位居非洲地区第一;埃及11家,位列第二。贝宁、莫桑比克、南苏丹、索马里、喀麦隆等13个国家各有一家智库跻身非洲顶级智库;半数以上的非洲国家没有智库入围榜单。

     

        就研究领域看,非洲智库的研究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国民经济政策、资源与环境政策、外交政策与国际事务、全球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每个研究领域中都有非洲智库名列顶级智库名单,一般有2-7家智库上榜。其中从事国民经济政策研究的顶级智库最多,达到12家,环境政策研究顶级智库有7家。

     

        一项针对英语国家非洲智库的调研发现,60.9%的人认为制约非洲智库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运行经费不足,学术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研究领域不够广泛和智库管理机制不完善也被认为是影响非洲智库发展的重要原因。

     

    发展特色鲜明助力中非合作

     

        非洲智库既具有智库的普遍特点,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普遍特点包括国际化、网络化和综合化等,具体体现在:

     

        国际化。包括经营理念的国际化、研究人员的国际化、研究视角的区域化和智库业务的多元化等。通过不断引入国际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将“知”与“智”放到国际社会中进行推敲,以提高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提升智库的国际影响。跨国研究、国际协同活动日益增多,科研项目的国际化倾向突出。有的智库开始尝试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构建面向全球的研究网络,真正起到了增进交流、形成网络、助推公共外交的作用。

     

        网络化。非洲智库的网络化路径主要有:加强网站建设,及时通过网络公布、宣传最新学术思想、观点、研究成果和政策主张;利用网络视频开展研讨会;通过网络进行民意调查、发动相关政策讨论,为智库研究提供新的思想源泉;建立网络化研究平台和数据库,借助网络塑造公共舆论和政治议程,进而影响政府政策。肯尼亚非洲技术政策研究网络、埃塞俄比亚的非洲东南部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塞内加尔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埃及解放数据项目等入围全球“最善于利用互联网”智库和项目,南非非洲建设性解决争端中心、安全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所、开罗区域战略中心、非洲政策和教育中心以及肯尼亚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所则是“使用社交网络最佳智库”。在自建网络方面,肯尼亚非洲技术政策研究网络,加纳的非洲政策教育中心和南非的几家知名智库都走在国际前沿。

     

        综合化。非洲智库正朝研究领域全方位、跨学科,研究选题综合化的方面发展,涉及多个领域的研究项目由不同学科、不同专长的学者采取各种集体研究的方法来完成。如南非自由市场基金会,坚持综合性的发展路线,将“多样性”作为智库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研究领域没有明确界限,包括农业、文化和制度、犯罪问题、教育、对外援助、医疗、信息技术、法律、货币、产权、烟草等。

     

        非洲智库的发展还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非洲智库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越来越深,在推动非洲经济发展与地区一体化进程、解决非洲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方面,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随着非洲智库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其对政策制定者、媒体从业人员和精英学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一些与非洲国家繁荣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议题逐渐被纳入智库的研究范围,并且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非洲智库的研究领域已从传统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政治性议题扩展到经济、科技、劳工、教育、人口、资源、犯罪、生态、安全、医疗、土地改革、服务等领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其次,非洲智库受西方影响较大,许多研究人员有西方教育背景,与西方研究机构的交流也比较频繁。一些非洲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受西方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的资金资助,甚至有的就是它们的分支机构。如肯尼亚的非洲经济研究会就是由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的发展援助机构以及世界银行、当时的欧共体和民间基金会协商资助成立的。索罗斯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西方非政府组织在非洲都有分支机构。由于西方多年的经济扶持与思想渗透,非洲智库在意识形态、议程设置等方面受西方影响较大,造成中非在人权、民主、治理等方面观念存在较大分歧,甚至可能构成阻碍中非关系深化发展的隐蔽高墙。

     

        最后,非洲智库正以多种方式参与中非关系建设,对中非关系的潜在影响力日益显现。中非智库交流合作的主要机制化平台有如下三种:

     

        启动于2010年的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主要依托中非学术机构实施,重点围绕中非事务、涉非问题和中非关系等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下设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和著作出版共四大类项目,迄今已支持中非30余家学术机构开展项目数百个,推动中非学术交流数千人次,还建立了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信息网。

     

        2011年创立的中非智库论坛。该论坛已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民间对话的固定机制。论坛以“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为宗旨,促进对非研究、增进中非了解、扩大双方共识,服务中国企业走向非洲和非洲企业进入中国,同时为新形势下发展中非关系建言献策。该论坛自2011年以来分别在中国与非洲召开了五次会议。

     

        2013年启动的“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为中非智库交流搭建了机制化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双方智库交流与合作水平。结对建立合作关系的10家中方智库与10家非方智库分别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和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塞内加尔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非洲研究所、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和喀麦隆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平与安全研究所、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肯尼亚非洲经济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津巴布韦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南非国际安全研究所。

     

    未来发展趋势:创新、务实、开放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非洲智库将兴起思想和技术创新的浪潮。经济全球化对非洲智库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智库要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包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组织、大规模破坏性武器扩散、网络侵犯、金融震荡等在内的国际国内各方面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非洲智库发展提供了新优势。非洲智库应进行思想和技术的全面创新,提高智库研究质量,保持独立性和正直性。

     

        伴随着思想意识觉醒,非洲智库研究将更加务实多元、独立自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知识、思想、话语建构方面能力较弱,应摆脱西方文化和视角的束缚,实现思想自立和精神独立。非洲智库应积极改革研究内容、创新资源获取方式、提升思想自主性:既要有传统的学术积淀、理论基础,又要有有效针对当前、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建议;通过创新的方式获取资金和资源,确保资源多元化;提升智库信息化水平,建立可以共享的非洲国家数据库公共资源;充分利用国际援助资源,增强研究的独立性,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非洲智库将进一步走向开放,中非智库合作与交流将成为“升级版”。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提出把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峰会后发表的《中国对非政策文件》为中非智库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文件明确提出:倡导积极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和“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积极支持中非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著作出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优先支持双方开展治国理政、发展道路、产能合作、文化与法律异同等促进中非友好合作的课题研究与成果分享。为促进中非智库协同创新,推进智库建设,提升第三世界国家的软实力,中非双方智库应加强理论创新,明晰智库定位;促进内容创新,丰富协同领域;开展形式创新,拓展协同平台;实现制度创新,提供中非智库协同创新的有力支撑,为实现中非合作发展而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除特别注明,文中数据均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5》)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