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5日 星期四

    劳动者之歌

    用精度找准人生方向

    ——记沈阳造币公司90后青年技师张文良

    作者:本报记者 刘勇 毕玉才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5日 04版)
    张文良正在检查设备。本报记者 刘勇摄

        他是双料技师能手,曾荣获两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不同工种的“冠军”和“季军”;他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刚刚公示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他榜上有名。他就是辽宁沈阳造币公司90后青年技师张文良。

        2008年,17岁的张文良几次找工作碰壁,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意识到没有学历、技术,就没有安身立命的本钱,于是毅然离开家乡岫岩,来到沈阳求学。

        上学时,张文良没有享受休闲时光,伴随他的是紧张和忙碌。他的时间被分割为上课、自习、实习三个部分。课堂上的张文良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下课后,他的身影不在宿舍写字台前,就在实习车间的操作台旁。

        2010年,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全国技术能手”的漂亮奖杯吸引了张文良的目光。“埋头苦练不能只为生存,大山里的孩子也有梦想。”张文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我也要成为技术冠军。”

        追梦的路注定孤独而辛苦,张文良洒下汗水,收获了突飞猛进的技能进步。年轻的他熟练地掌握了实训车间每一台机械设备,精通锉削、锯割、錾削、钻孔、绞孔、攻丝等操作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领。

        机会来了,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举办的消息传来。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张文良腰痛发作,疼得起不来床。别人一天学习训练8个小时,张文良只能强忍着疼痛练两个小时。张文良咬牙坚持着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即使这样,他的电脑绘图课程还是比别人落下很多。

        第七名,获得雏鹰奖!虽然准备不充分,初出茅庐的张文良还是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从此,钳工精度也成为他人生追求的灯塔。

        毕业后,张文良放弃了月薪3000元的工作,选择在月薪只有800元的一所技师学院附属实训工厂上班,为的就是能多接触各种设备,能有机会参加比赛。

        “我的一天也是24小时,没有比别人多一分一秒,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我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提升技能上。”张文良说,白天工作时跟着设备跑,晚上休息时到工地的实训基地继续练习,技术就是要用时间和精力一点点换回来。

        2011年,“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21岁的张文良首次参赛就技压群雄,获得了钳工组冠军。

        2013年5月,沈阳造币有限公司伸出橄榄枝,张文良作为高技能人才应聘上岗,成为一名机修钳工。他刚进公司时,正赶上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张文良自己动手对新线进行了十余项改进,相当于班组其他人工作量的总和。

        为了支持张文良钻研技术,公司给他配备了3万元的精密工具,并在今年年初,让张文良做印花机长。张文良不负众望,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全掌握了印花机的操作技巧,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彻底解决了印花机废品率高的“顽疾”。

        (本报记者 刘勇 毕玉才)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