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5日 星期四

    高校思政教育特色做法巡礼⑦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何成为大学生的“心头好”?

    ——浙江省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东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5日 16版)

        前不久,浙江工商大学开通了“商大微理论”专题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集信息发布、查询服务、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功能于一体,先后推送了近2000条话题信息,成为大学生们的“心头好”。

        2014年5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浙江省决定在全省高校实施“双十”举措,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活不活,关键在教师。”循着这一思路,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宣传部部长等500余人汇聚杭城,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培训。

        与以往不同,这次培训增加了思想理论、经济改革、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三农”工作、互联网建设等六方面学习内容。这些内容被学员们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通识教育”。

        “讲课水平高,可听性和说服力强,每一次课都是一堂精彩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示范课。”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系主任章小朝记忆犹新。培训结束后,他就一头扎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改革当中,用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湖州师范学院则成立了马克思主义讲习所,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到了田间地头,把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同时,浙江还通过完善集中备课制度,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培养计划,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资助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在省“151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中设立一定比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人才名额,以此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教学水平较高、教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组织。”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表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新、上活、上出水平——教师要联系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多举生动形象的事例,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一线,不去开拓视野、了解实际怎么能行?”

        从2014年起,浙江开始深入实施“百校联百镇”工程,在全省选择100个乡镇(街道)建立100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基地,每所高校设立1—2个实践基地,每年组织一批教师率领学生到乡镇(街道),开展蹲点调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

        “目前,我校通过和省委党史研究室、永嘉县委、桐庐县新合乡等合作,在全省共建立了5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文化重点实践教学基地。”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介绍说,学校每年都会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前往基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为课堂教学改革开拓思路、寻找灵感。

        随着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改造成竞赛、调研、舞台剧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少学生在博客中感慨:“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在课堂中我们学到理论,在生活中我们服务社会,这样的课程我们非常喜欢。”

        (本报通讯员 王东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