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1日 星期五

    美丽中国万里行

    浙江武义:立足山水 富民强县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1日 11版)

        春品茗茶,夏赏荷花,秋登丹霞,冬沐温泉,来过浙江武义的人都会为这里的美景流连忘返。

     

        武义地处浙江中部,县域总面积1577平方公里,人口48万,森林覆盖率达72%,素有“萤石之乡,温泉名城”的美誉。

     

        作为一个十多年前还鲜为人知的贫困县,近年来,武义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打造“温泉名城 养生武义”的城市品牌形象,在全国率先实施“下山脱贫、异地发展”的成功做法,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成为精准扶贫的县域样本。

     

        旅游是亮点,温泉是沸点

     

        地热是武义最宝贵的自然资源。1971年9月,工人们在溪里萤石矿采掘作业,井深打到270米时,一股热流喷涌而出……武义温泉由此揭开神秘的面纱。

     

        “从地质上来讲,武义盆地是个地热田,蕴藏有丰富、稳定的地热水资源。目前发现的温泉点有13处,可开采量约为每天24150立方米,水温在42℃至45℃。”据武义县国土局总规划师方建国介绍,这里的温泉水质透明,泉流如溪,富含偏硅酸、氟离子以及硫、锶、钼、铁等20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医疗、浴疗用热矿水的标准。

     

        作为华东地区单眼涌水量最大的温泉,1995年,溪里温泉被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优质温泉水。1997年底,在武义县城以南4公里的地方,以“温泉”为名、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的省级旅游度假区破土动工。

     

        清水湾·沁温泉的水就抽取自这口温泉井。据公司总裁黄陆军介绍,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8.3亿元的清水湾·沁温泉度假山庄日接待能力达8000人次,是集温泉、客房、餐饮、会议、养生、休闲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度假项目。“游客可能会注意到,我们的员工年龄偏大,他们中80%都是当地人,外出打工没有多少竞争优势,但是留在家乡从事旅游服务业,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和人性化的管理,完全可以胜任。如此一来,既能彰显沁温泉的地方特色,又能有效带动当地就业。”黄陆军解释道。

     

        来自武义县旅游委的数据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武义接待游客44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3.89亿元,其中泡温泉人数超过10万人。“温泉是武义最具特色和优势的资源。在武义,旅游是亮点,温泉则是沸点。”武义县旅游委主任廖寿明强调。

     

        让特色民宿“遍地开花”

     

        “温泉旅游只是武义的一张名片,通过它,更多人可以走进、体验并喜欢武义。”据武义县县长张新宇介绍,武义县2012年就提出“生态景区全域化”的发展理念,借助温泉旅游带动全域旅游,让农家乐和特色民宿“遍地开花”。

     

        走进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沿着熟溪河岸绿道行至上游最美处,就到了“一水间”民宿。“这块地原来是养鸭场,拆掉后才盖起了民宿。”乡长王妙青告诉记者。

     

        作为贯穿武义县城的“母亲河”,眼前的熟溪河清澈、平和。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聚集着数十家脏乱不堪的畜禽养殖场,河水为此受到污染而变黑发臭。“原来大田乡村村都有养殖场,近两年转型搞民宿旅游进行了拆除,只在山上保留了19家,而且根据农业的环保要求,必须做到零污染排放。”王妙青说。

     

        “一水间”民宿业主詹丰勇原来从事建材行业,属于污染耗能产业。在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他瞄准了生态旅游市场,动起了做精品民宿的念头。“当初来这里考察时,感觉有山有水,自然景观很好,只是村民大多搞养殖业,环境脏乱差。”当地政府即将治理环境、鼓励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消息,让詹丰勇下定了决心。

     

        作为大公山村民宿旅游的先行者,“一水间”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6年春节试营业期间,18间客房全满,游客大部分是从上海、江苏、厦门等地慕名而来。如今,每天都有不少村民来参观学习,显然是看好了乡村生态旅游这条致富路。

     

        下山脱贫,上山就业

     

        武义曾是浙江省贫困县之一,全县1/3的人口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20世纪90年代,武义高山深山区的老百姓年人均纯收入仅418元。让当地百姓长期陷于贫困的山水,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完全可以变成金山银山——武义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2006年,武义启动牛头山旅游开发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浙江正点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已累计投资5亿元。2015年,这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同比增长49%。“牛头山的青山绿水属于武义人,我们边开发、边保护,希望景区的环境比开发前还要好,让当地百姓真正受益。”牛头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世雄说。

     

        当地村民的确从景区开发中得到了实惠。由于山上开出的薄田产出不够吃,62岁的武义上田村原村民叶华原来在遂昌做木工,辛苦一年也存不下几个钱。2007年,在武义县“下山脱贫上山就业”的政策引导下,他搬到山下住,在景区搞卫生。“现在日子比原来好过多了,年轻人讨老婆都容易了。”叶华高兴地说。

     

        郑世雄告诉记者,牛头山景区300多名员工中,96%是本地村民。“我们的服务团队虽然没有城市酒店、景区的服务员形象时尚,但勤劳、淳朴。他们中很多是双职工,收入稳定、包吃包住,基本不需要其他开支。”

     

        发端于旅游扶贫开发,武义以自然生态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目前武义的旅游业在内容上还比较单一,我们将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尤其是温泉资源,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张新宇满怀信心地表示。(本报记者 张 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