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于旗帜,关于道路,关于国家政治安全。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它犹如在人的头脑中搞工程,在人的心田上做绿化,其要求之高,任务之艰,可想而知。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党中央从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先后出台了多项举措,各高校积极响应,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2015年下半年,中央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就各级党委(党组)如何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出了新的决策部署和制度安排,成为当前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任何一项制度设计无论多么完美科学,倘若找不准着力点、选不对突破口,实际操作中就难免有一头雾水、无处下手之感。高校要贯彻落实好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斗”,除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各个环节、抓实各项任务外,特别要注意抓好队伍建设这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选优配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同于其他任何部门和领域,不仅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而且具有任务异常繁重、工作难以量化、政策不易把握、永远没有终点等特点,没有忠诚于党、乐于奉献、勤勉务实、业务精湛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有人认为,只要在学校的几个关键岗位上,选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的优秀干部就可以了,而其他岗位没有这个必要,这种认识和想法是短视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宣传部门一家之事,不能让宣传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坚持‘一盘棋’,形成‘大合唱’。”大学党委系统的各个职能部门,学工和群团系统,行政系统的校办、教务、科研、研究生院、国际处、人力资源、留学生部、出版社、期刊部、各教学单位的学院院长、书记等,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岗位,都要选优配强,要特别注重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不能仅仅将专业水平高和业务能力强作为选配的唯一标准。
二、持之以恒抓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广大党员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力军和先锋队。高校的广大党员,必须强化主人翁意识,不仅要信仰坚定,坚守“六大纪律”,对党的事业高度认同,而且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路人。当前,一些高校中党员培养和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不少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还存在盲点;有的党员组织意识淡漠,学习的主动和自觉性不强;有的党员对意识形态工作心存芥蒂,将自己置身事外。如果说广大党员都没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自信,那么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就只能是油浮于水,很难收到明显效果。
三、把好选人用人关,做好教师思想引领工作。高校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而培养人的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全体教师身上,所以,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言行举措,就显得格外重要。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两句很经典的话,道出了教师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教师,其道德情操、学识视野、言行举止均要超出其他职业人;只有如此,才能诲人不倦、垂范后昆;这种职业要求和期待,是对全体教师而言,任何教师都不能例外。
点墨入池,池水尽黑。如果高校中存在政治素质低、品德修养差的教师,如果有教师缺乏“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就会在学生中制造思想混乱,就会影响人才培养大业。所以,高校一方面要把好选人用人关,让那些政治素质不过关的人,难以混入高校校园、走上高校讲坛;另一方面要抓好现有教师的思想引领和教育培训工作,不断用新理论、新思想武装教师的头脑,让全体教师始终保持政治的先进性。
四、打造一支高素质宣传工作队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把政治坚定和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宣传思想工作部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作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高校要坚持高标准选优、配足宣传思想部门的专职队伍,做到队伍有人管、阵地有人守、工作有人干、舆情有人察。
网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要“过好互联网这一关”,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所以,要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忠于职守、严于律己、业务精湛、熟悉现代传媒技术的专兼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按照分领域、分类型、分层次原则,建好网宣、网管、应急和网评等团队,并且分层次、分领域的开展网络宣传专业培训,帮助每一个网上思政工作者成为专家中的专家、行家中的行家。让他们不断“充电”、不断学习,保持对形势任务的深刻认识和对热点问题的高度敏感,形成更加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对理论进行精准权威的阐述,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良好激励机制。高校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健全网上舆情分析制度,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舆论;要紧紧围绕高校的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宣传好新思路、新举措和取得的新成效。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出发点,以有助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目的,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努力提高监督实效,凝聚师生,激励师生,达成共识,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倾向的出现,建立两种工作机制,一是正向激励机制,让敢抓敢管、敢于用错误倾向做斗争的同志腰板挺起来;让善管善管,为意识形态工作付出辛劳的同志,能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二是责任追究机制,让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让督查、考核常态化、制度化,严格问责制度,既查失职、渎职,也治“庸、懒、散”。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党委宣传部;本文是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研究”[项目号15JDSZ2044]的阶段性成果,全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