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

    国内高校图书借阅榜公布后的思考

    作者:本报记者 张焱 通讯员 侯力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9日 14版)

        近日,中国的各大高校陆续公布了本校2015年的图书借阅情况。

        在浙江大学2015年的图书借阅榜上,《平凡的世界》《我执》《万历十五年》《狼图腾》《常识》分列前五名,《牛奶可乐经济学》《心理学与生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天龙八部》《国富论》位居六至十位。《平凡的世界》继续卫冕“浙江大学图书馆2015年度借阅排行榜”榜首。据了解,《平凡的世界》借阅量比其后三名的借阅量之和还要多,也是排名第十位的《国富论》的5倍。

        而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借阅榜单上,《平凡的世界》又高居榜首,之后是《十一字杀人》《C++程序设计》《生死疲劳》《围城》《嫌疑人X的献身》《明朝那些事儿》《野火集》等。

        相较而言,北京大学的学生选择似乎更多元一些。在政治法律类图书中,《论美国的民主》《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排在前三名;而在文学类图书中,《盗墓笔记》《藏地密码》和《老舍文集》借阅量最大。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书记楼含松认为,《平凡的世界》在各种阅读中高居榜首,但文学专业并不将其作为经典作品看待,可见我们大学生的阅读受课堂教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而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闻学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求学生涯,说:“我上学的时候也很喜欢《平凡的世界》,没想到这本书一直影响着后续的学生,说明这本书确实写出了中国一代贫寒子弟在艰苦的时代不畏艰辛、励志拼搏的生活经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觉得这对于现在的青年学子也是需要的。”但闻学认为,现在更迫切的是培育大学生读一些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经典名著,在学校的课程建设中多增加一些人文社科通识类的科目,通过人文课程的开设,使得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索。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多在专业课领域开推荐书单,而大学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阅读则处于自发且缺乏引导的状态。在北京交通大学,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大学生。一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一年级的龚姓同学表示,他在图书馆一般会借跟专业有关的学习类的书籍,而在专业之外他会选择看一些随笔,如《借我一生》《撒哈拉的故事》,一年的阅读量大概在六七本。而传播学专业的大三的陈同学则表示,她在课余更喜欢借一些西方国家的小说来看,这样的书更适合平时放松的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国外统计机构公布的美国十所顶级高校给学生开出的指导书目排行榜中,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和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分别位居前三名,而《文明的冲突》《风格的要素》《伦理学》《科学革命的结构》《论美国的民主》《共产党宣言》《政治学》紧随其后。在哈佛大学的书单中,马丁·路德·金的《在伯明翰监狱里写的一封信》、威廉·斯特伦克《风格的要素》和罗纳德·海菲兹《领导大不易》排在前三名;在耶鲁大学的榜单中,《理想国》和拉尔夫·埃里森的《隐身人》等排名靠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认为,在进入大学后,欧美大学的讨论式课程或读书研讨会上强调学生对学术经典的研读,有的高校特别注重学生在古典学方面的学术训练,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提交很多读书报告,这种阅读既是自觉地,也是在一种教学环境下形成的。(本报记者 张焱 通讯员 侯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