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4日 星期日

    网言网语

    “网”事如风 词竞人择

    作者:胡凌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4日 07版)
    CFP

        一年一度的网络语言大盘点落下帷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城会玩”“为国护盘”等一批新词新语勾勒出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和世界。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质疑、贬斥逐步转变为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倡导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以积极的行动去引导和规范。

     

    观点交锋二十年

     

        网络语言兴起时非常小众,不受关注,为网络新词新语的生成提供了巨大空间。《文汇报》2000年发表的两篇题为《网络语言不规范引起关注》和《怎样看待新的网络语言》的文章引发了社会关注,网络语言由此进入质疑与反思阶段。

     

        质疑者认为,网络语言的交流沟通方式严重缺乏语法规范,是“对我国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污染”,会“‘毁’了我们的汉语言”。不少语文老师呼吁学生、学校远离网络词汇;代表着汉语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几乎未收入网络语言。

     

        拥护者则认为,网络语言代表了21世纪语言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新世纪的生活和语言活力,顺之者昌。一批出版物如《网络时尚词典》《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网络专用词典》《实用网络语言用语手册》,以及网络版《金山鸟语通》和《新新人类网络语言魔鬼词典》相继出现。2004年之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之争虽渐趋缓和,但关于网络语言的争锋仍时有发生,如中青网2014年还发文力挺网络语言。

     

    立法规范正当时

     

        当针对网络语言的争论之声迭起时,有关规范网络语言的立法在曲折中前行。

     

        《文汇报》2000年发起的大辩论引发了人们对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的关注,研究者发表了多方观点,提倡网民自律和网络环境自我监管,尽管对文字方面的立法要求少,但他们的工作为网络语言的立法做了铺垫。上海于2006年推出了我国首部针对网络语言的地方性法规;同年,福建在审议《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修订稿)》时,也就如何规划网络用语进行了立法讨论;山西太原各小学开展纠正用字不规范活动并延续至今。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教育部出台的《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明确要求高考除外语科外的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当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与立法并不是禁止网络语言,而是要促进其健康、合理、有序地发展。同时,网络语言自身的“优胜劣汰”,大众的“交际选择”,都会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产生重要作用。

     

        纵观网络语言短短二十年历史,飞速发展的网络和日益频密的网民交流使其在“词竞人择”的选择机制下发展下去。这正是“‘网’事如风,网言网语乐其中”,因为它们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形象有趣的交流工具,并将继续前行。

     

        (作者为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网络语言与行为研究所所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