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案头经常摆着一幅美丽的银杏照片,金黄茂盛的银杏树,掩映着一片瓦舍农屋,一切是那么和谐安详。这里就是我的家乡,银杏之乡——江苏邳州市。
我很小的时候,家门前就有一棵合抱之粗的银杏大树,我和小伙伴们时常在树下玩耍、写作业,还把那如蝶似扇的银杏叶当作书签。大学毕业后,我到市里工作,娘亲常常坐在那银杏树下做着针线活,在心里思念着城里的儿子。
家乡种植银杏历史悠久,汉画像石上刻有精美的银杏图案;曹楼村的“观音银杏”已度过2300多个春秋,依旧枝繁叶茂;银杏博览园里千年银杏,粗干虬枝,像胸怀宽广的慈祥老人,庇护着这里的乡亲。家乡人爱银杏不仅因其叶美木秀,更因为她具有历劫不灭的顽强生命力。银杏最早可追溯到石炭纪,历经第四纪冰期,亿万年来,万般磨难而生命不息,唯其艰难,更显勇毅。
银杏又称白果,树龄长,因此,当地人结婚都要在新婚的被角里放上9粒银杏,祈愿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健康长寿。千百年来,银杏在家乡这块沃土一直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父老乡亲像种菜一样精心管理银杏苗木,像疼爱自己的子孙一样去呵护银杏树,祈盼着银杏带来新的希望。
如今的家乡,已是银杏遍野,林海莽莽,30万亩连片银杏林区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美和经济效益。从原野走进城市,市区的机关单位、公园广场、社区庭院、河边道旁,银杏无处不在。邳州的城市徽标,也是一枚金光灿灿的银杏叶片……“出门无所见,满目银杏园,风动白果雨,雁鸣金沙滩。”这生动的诗情画卷描绘的就是邳州沂河两岸秋天银杏生态美景。
我的老家就在沂河岸边,这条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河,穿越家乡,流向下游的骆马湖,滩宽水浅,沙多水清,两岸银杏葱葱。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银杏森林资源,2014年,市里在沂河授贤村段建设了水利枢纽,将沂水蓄积成湖,既可以防洪治水,又能够灌溉发电;并依湖造景,把授贤村下游几个乡镇银杏林海中的沟渠连起来,通过自流,将湖水引入10多公里外的邳州市内,改善城区水环境;又沿渠堰筑路,形成了一条生态富民观光大道,取得了“一泓清水润城,一路富民小康,一条生态长廊观光”的多重功效。
置身银杏湖畔,蓝天之下风光旖旎,细软的沙滩、灵动的碧波、飞舞的鹭鸟、秀美的杏林,此情此景就像宋代大文豪范仲淹在一首词中所写的那样,“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春来翠染枝头,夏天浓荫蔽日,秋风金叶盈木,冬寒劲枝傲雪。家乡的银杏秀色吸引着游客的脚步,特别是深秋时节,那是银杏最美的时候。那一树树灿烂的金叶,秋风拂来,悠然而落,如金碎地,将大地披上金装,绚烂而又沉静。那枝叶交错的银杏“时光隧道”、古木参天的银杏群落,炊烟袅袅的银杏人家,共同构成了美妙的银杏秋境,四海游人,乐陶其中,八方摄友,采风其里,真是“一枝杏黄压百媚,从此不再游四方”。
每每银杏金黄时,我们便会开展银杏摄影大赛、银杏文化旅游节、银杏产业高峰论坛、“微”眼看银杏、秋读银杏·媒记行等活动,把脉银杏发展,传扬银杏文化,促进乡亲增收。“银杏树,摇钱树;哪里栽,哪里富。”父老乡亲壮大了银杏树群,银杏又养育了这里几十万父老乡亲。人们在林间采叶、摘果、卖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前虽是严冬农闲时节,但是家乡的银杏苗木交易已进入红火时期,林间晃动着乡亲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将一棵棵碗口粗的银杏树运向全国各地,这里便形成了全国知名的“买天下、卖天下”银杏集散地。
前不久,一位在外工作的中学同学从千里之外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所在城市广场正在栽植从老家运来的银杏,话语间流露着自豪和亲切。那些在外的邳州游子,每每看到银杏树,总会习惯地猜想,这棵树的老家是不是在邳州?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银杏,她把美丽布满大地,她将幸福洒向民间。她不仅承载着父老乡亲的新梦想,她还承载着邳州游子的一缕乡愁。
(作者系江苏省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