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反腐败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警醒全党:“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
实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必须着眼于“腐败问题愈演愈烈”的“大量事实”,着眼于腐败与反腐败呈胶着状态的“严峻复杂形势”,继续踩着不变的节奏,踏着不变的步伐,既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同时注重基础和基本建设,在反腐败学科体系建设、反腐败队伍职业能力建设、人民群众反腐败的主体作用发挥等方面善作善成,为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提供基础保障。
提高反腐败学科体系建设水平
反腐败是一项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工程。反腐败要取得“压倒性胜利”,需要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作指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作支撑、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作阐释。
不论是实现“当前以治标为主”(不敢腐)的战略调整,还是实现将来“以治本为主”(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定力,反腐败必须学科化,且是中国化的学科化,即以学科化、中国化的反腐败理论引领中国反腐败实践、转型和创新,挖掘和借鉴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反腐败和监督资源及成果,总结和运用我党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理论成果,开展反腐败学科特别是纪检监察学科的研究和建构,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指导中国反腐倡廉实践、阐释中国反腐倡廉道路。
浙江省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上开展了有益探索,省纪委会同浙江大学、中央纪委杭州培训中心在行政管理学科中开设纪检监察研究方向,联合培养纪检监察人才;同时,开发运用嘉兴南湖、莫干山等红色资源和浦江郑义门、淳安海瑞祠等历史资源,深化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工作。
加强反腐败队伍职业能力建设
反腐败是一项学科性、职业性、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工程,需要专业技能作基础、实务人才作保障。在高压反腐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之所以“两个责任”落实不力,一些领域之所以“腐败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一些纪检机关之所以“无案可查”“纹丝不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本领恐慌、反腐倡廉的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应该是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专业化”成为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的新形势下,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人才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保障工作。因此,必须在反腐败队伍尤其是纪检监察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认真借鉴我国历史上“人众、秩卑、位尊、职广、权重”的监察队伍及其“彰善瘅恶、肃正纲纪、小大相制、内外相维”的监督制度建设经验,开展反腐败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研究和测评,探索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整合反腐败机构和队伍,优化反腐败流程、体制和机制,多方选配专业型、专家型人才充实到反腐败领导班子及其队伍,着力打造敢反腐、想反腐、能反腐的“铁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和中央纪委部署,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三转”中,注重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选调了一批会计、审计、司法、侦查、理论研究等专家型、专业型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有效改善了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
充分发挥群众反腐败的主体作用
反腐败是一项公共性、民意性、参与性很强的民心工程。人民群众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人、主体和生力军,同样是反腐败的主人、主体和生力军。
在这场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群众民生福祉的反腐败斗争中,要取得“压倒性胜利”,还要充分发挥群众反腐败的主体作用,探索民众有序参与和支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笼子的机制,建立相应的平台、通道和资源,破解专门机构力量不足的问题,把主力军和生力军两支队伍结合起来,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加强对科技反腐、网络反腐的引导疏导和规范性建设,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惩治打击报复举报人制度、举报回复制度等,发挥人民群众运用新兴媒体参与和支持反腐败的深厚伟力。
近年来,浙江宁海县规范设置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以动漫读本、便携式小册子、光盘、折页、墙画等形式,动员全县18个乡镇街道的群众参与看管村级干部权力,支持农村基层“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要实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目标,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两点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点突破和基础夯实相结合,走出一条新路,干出新的事业,在反腐败的基础性领域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