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关注

    “1+1>2”的联动效应

    ——江苏淮安法院与妇联“法护家园”故事集锦

    作者:本报通讯员 余增明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10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何既公平公正地处理好离婚、赡养、扶养、抚育、财产分割、继承等家庭类纠纷,又尽可能地把这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家庭的亲情得以延续?

     

        自2011年起,江苏省淮安市中级法院与淮安市妇联联合开展了“法护家园”活动。五年来,一幕幕工作场景,演绎出一个个感人故事,实现了“1+1>2”的联动效应。

     

    一纸“禁止令”,让她的生活恢复了平静

     

        淮安市清河区的张亮与王虹(均系化名)2011年登记结婚,次年生一子。婚后,张亮无端怀疑妻子有外遇,常借此殴打妻子。王虹坐月子期间,张亮仍然经常对她拳脚相加,致其身体多处受伤。王虹无奈带着孩子搬回娘家居住,张亮则以看孩子为由,天天到王虹娘家楼下吵闹,威胁、殴打王虹及家人,多次报警也没有解决。在万般无奈之下,王虹转向市妇联求助。市妇联了解情况后,当即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推荐律师,指导她起诉离婚,并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清河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并在认真审查之后,依法对被申请人张亮下达了“禁止令”,禁止张亮殴打、威胁申请人王虹,禁止张亮进入王虹的工作单位及在其父母处的居住场所,否则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工作人员不仅将禁止令直接送达被告张亮,而且还送交了当地派出所备案。“禁止令”发出后,鉴于法律的威慑作用,张亮自觉克制了自己的不当行为,不再纠缠王虹。后法院判决离婚,双方均未上诉。

     

        事后,王虹分别向妇联和法院寄了一份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是妇联和法院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才让我和家人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联动做工作,把“不可能”变“可能”

     

        一年前,涟水县前进镇的叶某来到县妇联,情绪激动地反映,其女儿小叶因为有精神病,被其丈夫潘某欺骗签字离婚,女儿不仅对共同财产分文未得,还要每月掏钱给潘某,太不公平。

     

        原来,小叶患有中度抑郁症,反应迟钝、不愿接触人、不能正常料理家务。2013年3月,潘某与小叶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并达成了这样一份财产分割协议:楼房和轿车归男方所有;男方付女方2.5万元;儿子由男方抚养,女方每月给付300元抚养费。

     

        县妇联的同志认真听完叶某的反映,敏锐地感觉到其中可能存在问题,但是协议的合法性究竟如何认定,又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有效解决?涟水法院的法官听了妇联同志的情况介绍后,便到承办离婚手续的民政部门了解情况。民政部门同志的答复是,我们办理的离婚手续,有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笔录、书面协议和签字盖章,符合法律规定,想要撤销这个离婚协议是根本不可能的。

     

        民政局给出的这个结论,并没有打消法官和妇联干部继续做工作的决心。他们决定直接找小叶的丈夫做工作。妇联干部重点从对妇女同志的关爱与保护入手,望其能看在夫妻一场的情面上,多给妻子一些经济补偿。法官则从法律的角度,指出这份离婚协议在财产分配上是显失公平的,动员其能作出一些让步,以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最终,在法官和妇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潘某不仅同意再给小叶3万元的补偿金,而且也不再要求小叶给付小孩抚养费。小叶和家人对此结果都很满意。

     

    一张“督促令”,引发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盱眙县法院和妇联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时,发现该县黄花塘小学六年级的谢佳儿(化名)已经六年没有见到过在南京某工地打工的父母了,当天便带上谢佳儿和弟弟一起赶赴南京,将【2014】盱法督字第001号《督促令》交给了谢佳儿的父母。

     

        全国首张“督促令”的新闻一经报道,立即传遍大江南北,引发了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当地中小学老师普遍反映,“督促令”发布之后,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不能长期相伴在孩子身边,但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已成常态,留守儿童脸上的孤单寂寞渐渐被灿烂的笑容所取代。

     

        “督促令”的发出,也影响到了部分民营企业家,他们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某民营企业董事长、省人大代表姜滢,看到“督促令”的新闻后,在公司开展了一次调查,发现近半数员工是外地人,这些外地员工中,半年以上没有回过家与子女团聚的接近七成。在认真思考之后,他决定修改公司的考核方案:子女在16周岁以下的员工,休假时间如果是用以陪伴子女,并在休假之后,交上一张与子女的合照,便视作全勤,来回车票还可以报销。此举得到了员工的欢迎。一年来,该公司的文化墙上,贴满了员工和子女的合照,逐渐成为该公司的文化特色,并在全市民营企业中得以推广。

     

        (本报通讯员 余增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