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聚焦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现代性问题

    ——第十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召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11版)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山西大学哲学与现代性协同创新中心、哲学社会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等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日前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国内主要高校和学术机构的160余位专家学者针对“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批判。有学者认为,虽然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并没有关于现代性及其概念的直接表述,但在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语境中,《共产党宣言》和《1844年经济学手稿》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异化”的分析,深刻体现了马克思揭示现代性的本质、有力批判现代性负面效应的建构逻辑。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主要体现为对现代性的批判,其哲学基础是超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所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有学者指出,马克思所谈论的现代性主要包含三方面: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由于工业化生产以及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经济、政治以及法律等层面的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的中国内涵与破解之策。有学者认为,在理论资源上,我们不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更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注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现代性思想。实现现代性问题研究的中国理论表达,推动中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构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理论,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成效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从根本上讲,当代中国乃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现代性危机,说到底就是人的生存危机。实现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解决现代性危机的首要目标。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现实境遇中,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特殊性”,正视中国现代性问题,在自觉回应“反现代化论”与“西化论”等思潮挑战的过程中,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蕴。(王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