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邓世昌》:沪剧舞台上的英雄礼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09版)

        大幕开启,一曲《大海啊故乡》的熟悉旋律,一艘沉船倾斜于浩淼海底的巨幅影像,以极具现代视听冲击力的呈现方式把观众的思绪带回到了120年前……为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上海沪剧院创排的新编沪剧《邓世昌》,11月1日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与首都观众见面。

     

        该剧以甲午海战为背景,讲述了邓世昌与妻子何如珍的夫妻情以及与刘步蟾、丁汝昌等众多人物的战友情、同僚情,从侧面触碰了战争失败的复杂因素,颂扬了中国军人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试图用今天的视角和当下舞台艺术的审美独辟蹊径,力求使熟悉的题材产生新鲜的效果,进而唤醒现代人的记忆,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

     

        各类电影、电视、戏曲(剧)舞台作品都曾演绎过“邓世昌”这一人物,在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个人人敬仰的英雄形象。而沪剧《邓世昌》在以情动人、以腔感人的沪剧艺术特色中展开剧情、塑造人物。剧中的邓世昌不仅是个民族英雄,也是个丈夫,是个父亲,生活元素的加入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该剧在创作上紧扣人物的“情弦”,国事从家里写,大事从小处写,用身段、场景、唱腔来表现重大复杂的历史事件,在人物关系的交织中刻画人物细腻的情感。比如,大战前夕,邓世昌的妻子何如真与丈夫临别相言“就让我晚走几天,给你过好生日就走”。字字句句间的凄美,让我们看到了普通夫妻间的情深意长和离愁别绪。

     

        诞生于上海本土的沪剧,以“西装旗袍戏”“才子佳人戏”闻名于世,风格亦如吴侬软语,偏向于柔和婉转。《邓世昌》创排之初,曾有人担心用吴侬软语的沪剧来表现铮铮铁骨的英雄是否合适。演出现场观众的热情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事实上,作为新编剧目,《邓世昌》独特的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使其在舞美、音乐、唱腔、动作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呈现出沪剧舞台上所不多见的阳刚之美。比如,为了与观众的现代审美感官相适应,该剧借助实体装置和多媒体声、光、电的运用,在舞台上营造出波澜壮阔的大海、高大威武的战舰这一水师生活的特定环境,并设计出水兵操练、海上作战等较为宏大的写实化场面和日本军方阴谋策划等叙事场景,增强了身临其境的可看性。此外,该剧还在以沪剧唱腔为主的音乐旋律中,融入《大海啊故乡》和《生日歌》两首曲子,表了达对邓世昌这一坚守民族大义的孤独英魂的祭奠。

     

        总之,新编沪剧《邓世昌》的探索和创新,不仅为沪剧表现历史题材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而且推动了沪剧这一地方戏曲的“时尚化”和“现代化”,使传统戏曲表现形式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