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真善美的价值失衡与失重

    作者:戴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07版)
    戴 清

        近年来电视剧创作在历史题材剧和现实题材剧创作都存在轻飘、轻浅的“双轻失重”现象。2009年前后,历史正剧大幅萎缩,穿越剧、宫斗剧、古装偶像剧、古装仙侠奇幻剧喧嚣一时;现实题材创作“私人重、公共轻”现象严重,着眼于小情小调、杯水风波的作品多,聚焦时代社会公共领域重要话题的作品少。家庭伦理/都市情感剧存在着“私密化、向内转”的趋向,表现内容退缩到私生活领域、沉湎于家长里短、柴米醋茶之中。

        电视剧的认识价值体现在历史剧中,是触摸历史、反思历史、以史为鉴、观照现实。现实题材剧的认识价值则体现在“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用艺术的方式“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当下电视剧认识价值的大幅下降使艺术的真善美价值中“真”极度萎缩,“表现真实、揭示真理”的艺术功能出现偏差。同时,缺失对“真实性”“真理性”揭示的作品,相对应的“美善”价值也必然打折,影像叙事质量的提高无法补救认识价值的缺陷,只能变得轻飘速朽。因此,当下电视剧创作中文化观念和创作观念亟待更新,如此才能创造出那些无愧于时代的电视剧精品力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